河北首次大型水下考古结束

中国第一艘专业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于28日驶离河北唐山海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毛保中表示,这是河北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首个大型考古项目,所研究的沉船对于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国的造船史以及当时社会经济环境和海上贸易等具有重要价值。

今年10月初,文玩,“中国考古01号”抵达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对唐山东坑坨海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水下考古活动。据调查,唐山东坑坨海域发现了两艘古代沉船,其中,东坑坨1号沉船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的铜皮木船,具有重要考古价值。

据了解,在为期近一个月的水下考古中,来自山东、天津、广东等地的十多名水下考古工作者通过潜水探摸等手段试图了解船体结构,剖析该船装载并研判沉船性质和价值。

据毛保中透露,至纯天珠,此次水下考古除了测绘记录船体相关数据外,还有几个船体构件以及盆、碗等少量瓷器出水,“基本确定为货船,,民国时期沉没。发现的瓷器数量很小,而且有些碎裂,究竟是运输的货品还是船员平时的生活用具目前还无法确定。”

“船上已没有具备经济价值的物品,但这艘沉船对于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国的造船史以及当时社会经济环境和海上贸易等具有重要价值。”毛保中说。

据了解,河北唐山是该船的首航第二站,如今仍处于试航的“中国考古01号”将回青岛修整。河北省是中国12个沿海省市之一,全省海岸线长约487.3公里。自古环渤海区域就有很多重要港口,是北方贸易的重要区域,水下文化遗产极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