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4 11:25 我要评论( )

墓地空拍全景 20142016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对一处在三普期间发现被盗的红山文化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 该墓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大杖子组东北约600米的半拉山顶部,山势较低矮

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墓地空拍全景

2014—2016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对一处在三普期间发现被盗的红山文化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

该墓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大杖子组东北约600米的半拉山顶部,山势较低矮、平缓,其平面近“半圆形”,似“半个山”之意。山周围是由大凌河支流十家子河冲积而成的平地,视野开阔,整个朝阳市区尽收眼底,十家子河在朝阳市城北汇入大凌河。该墓地南距朝阳市区约8千米,北距召都巴镇约1千米。

通过三年发掘,共清理墓葬78座、祭坛1座、祭祀坑29座,出土遗物共计200余件,其中玉器140余件。

墓地文化内涵单纯,不见其他时期的文化堆积层,但墓地的冢体存在着较复杂叠压打破关系。从上至下可分为三层,根据墓地冢体地层堆积结构情况,反映出该墓地在营建和使用时间上,经历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变化,据此可将墓地分为早、晚两期。

冢体是由下部黄土堆积的土冢、上部石砌的界墙及外部积石堆积三部分组成。早期阶段只见黄土堆积的下层土冢,在晚期阶段的土冢之上又出现了石砌的界墙和起封盖作用的积石堆积。

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冢体人工夯打的活动面(由南向北)

土冢是由人工利用黄土在地表之上堆积而成的一个土台,台面较平整,平面近圆角长方形,中轴线的方向156.8度。堆积整体呈北端宽、南部窄、中心厚、边缘薄、北部薄、南部厚,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土冢为黄黑混合的花土堆积而成,面积要小于下层土冢,南北长约42.5米,东西宽约22米,总面积约935平方米。下层土冢为较纯净的黄土堆积而成。东、西边缘呈弧形内收,南端近圆弧状,南北长约50米,东西最宽约26米,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界墙位于冢体北半部,保存较好,由北、东和西三面墙体组成,南面未见墙体,平面略近方形,南北长约16.5米,东西宽约16米。界墙为石块平砌而成,墙体外边缘较整齐,现多保存底部一层石块,局部存两层石块,上部石块多向外倾斜变形,底层石块均为开槽半嵌于冢体堆积上,界墙石多经人工打制,形制较规整,外端宽大,内端窄小,近似楔形。积石堆积主要是由青灰色的安山岩、少量白色石灰岩和黄色砂岩的石块组成,石块个体差异较大,无人工痕迹,堆积杂乱、无规律。积石堆积主要集中分布于上层土冢东侧和北侧的界墙处,堆积较厚,可分为上下两层,其主要是封盖和保护土冢;其余位置的积石堆积规模多较小,堆积较薄,仅见一层,个别为墓葬的封石。

墓地除埋葬功能外,还兼具祭祀功能。早期两项功能分区并不明显,晚期功能分区明显,南部为墓葬区,北部为祭祀区。

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冢界墙东北转角(由北向南)

墓葬

墓葬共计78座。头向多为头东足西向,仅见M58、M78为头南足北向。一次葬均为仰身直肢葬,二次捡骨葬要多于一次葬。人骨一般保存较差,少数保存较好,一些人骨上撒有一层红褐色矿物质。墓室内只随葬玉器,器形以玉璧和玉环为组合。早期墓葬共发现15座,未见明显分区,不见积石墓;晚期墓葬共发现63座,主要位于墓地南部,在北部祭坛外围有零散分布。根据墓葬形制和结构上的差异,可分为土坑墓、石棺墓和积石墓三类。

土坑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不见葬具,人骨保存情况较差,随葬品较少。如M15:墓口残长0.65、宽0.35、深0.17米。葬式为单人二次捡骨葬,人骨呈捆束状叠放在一起,保存较差,大部分已粉化,可辨有头骨、肋骨和肢骨等。墓主人为男性,年龄45~50岁。在骨堆中近头骨处,出土1件白色玉环。

石棺墓:为墓地的最主要墓葬形制,多南北向成行排列,分布较密集,存在叠压打破关系。棺室四壁均为石板立砌,形制较规整,出土遗物较丰富。如M12,墓圹上口长2.11米、宽0.96米、底长1.86米、宽0.70米,圹口距地表0.05~0.15米、距圹底0.45~0.65米。圹内立砌石棺,盖板、四壁棺板和底板俱全。棺顶盖板由厚重的大石板组成,缝隙用小石块封堵,石块不规整,未见修整痕迹,部分塌落进棺室,压在遗物和人骨上。盖板通长2米、宽0.75米、厚0.06~0.10米。棺壁用黄色和青灰色石块立砌而成,东端单层立砌一块三角形石板,西端未立砌石板,南、北壁各单层立砌三块大石板,石棺长1.8米、宽0.6米、深0.38米。棺底为三块厚重大石板铺垫,缝隙用小石块封堵,较平整。葬式为单人一次仰身直肢葬。人骨保存一般,整体形状完整,未见头骨,四肢骨和肋骨保存较好,盆骨已腐烂。人骨上覆盖一层红褐色矿物质。墓主人为男性,年龄30岁以上。出土玉龙、玉璧、石钺及兽首形钺柄端饰等四件遗物。

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M12(由西向东)

石圹墓:该类墓葬数量最少,其是在积石堆积上拣出石圹,石圹不规则,上方用碎石块封盖,遗物出土较少。如M37,墓圹平面近长方形,为杂乱积石构成,圹壁不规整,圹底不平,东半部被破坏。墓圹残长1.88、圹宽0.75米。葬式为单人一次仰身直肢葬。圹内人骨保存较差,成年,性别不详。

在发掘区中部发现中心大墓1座M20,墓圹平面近圆角长方形,上口大,底口小。上口东、西、南缘较平直,北缘略成弧形外凸,东西长约7.43米,南北宽约6.08米,深约1.99米。圹璧在距圹口深约0.56米处,圹壁内收出二层台,二层台的宽度不一,东、西两端较窄,南、北两侧较宽。二层台口东西长约6.84米,南北宽约4.72米。圹壁上部为黄褐色土,下部为基岩,北部基岩厚约0.9米,南部基岩厚约0.2米。圹底为基岩,不平整,为人工开凿而成,基岩呈灰白色,东西长约6.67米,南北宽约3.97米。墓圹内未见棺室和人骨。在圹内填土中出土了10件残玉环、3件玉芯、1件玉料、2件石斧和1件石铲。

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玉料(M20:15)

祭祀遗迹

祭祀遗迹是由坛祭和坑祭两种遗迹组成,分布于墓地北部,早期阶段仅见坑祭遗迹,晚期阶段出现了坛祭遗迹。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辽宁发现3500年前古灌渠 由瓶颈陶片确定出遗址

    辽宁发现3500年前古灌渠 由瓶颈陶片确定出遗址

    2019-01-01 22:44

  • 考古人员在该地区已发现其中的陪葬墓和殿址

    考古人员在该地区已发现其中的陪葬墓和殿址

    2019-01-01 19:25

  • 对保护区的文物保护、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社会经济发展等做了长远的统筹规划;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辽宁省牛河梁遗址保护条

    对保护区的文物保护、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社会经济发展等做了长远的

    2018-12-30 11:02

  • 辽宁田家沟红山文化考古获中华文明起源重大发现

    辽宁田家沟红山文化考古获中华文明起源重大发现

    2018-12-30 00:43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