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青海段考古調查新發現15處遺址

  4月20日,絲綢之路——南亞廊道(青海段)考古調查成果學術論壇在西寧舉辦,這是我省首次與南亞廊道沿線各省區科研院所及知名專家召開的一次規模大、規格高的絲路論壇,調查成果斐然,共調查135處歷史時期遺存,其中新發現15處遺址

  絲綢之路—南亞廊道(青海段)分布著豐富的古代文化遺存。據了解,此次考古調查由青海省文物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於2018年6月至11月聯合開展。10多名專家學者組成的調查隊採用全覆蓋地面踏查的方式,以絲路南亞廊道沿線遺存普查資料為線索,調查范圍涉及青海省五州十六縣。

  據介紹,新發現遺址——黃清河營盤,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子科灘鎮黃清村南6公裡處黃清河右岸的草原上。該遺址從北向南約1.74公裡的范圍內呈一字形縱向分布著10座形制相同的遺跡。這10座遺跡均系平地掘壕而成,平面基本呈長方形,邊長70—80米,壕溝口寬4-5米、深0.5-0.8米,門道在南,其外有曲尺形壕溝如瓮城。目前該遺址尚未發現任何遺物,遺址年代、性質難以確定。

  此外,本年度考古調查共考察鹽場9處,除位於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的哈江鹽池外,其余8處均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境內。當地地下鹵水資源儲量豐富,盛產紅鹽,制鹽工藝原始、簡單,產品主要銷往西藏昌都、四川西部和雲南西北部邊遠藏區。

  論壇與會專家認為,考古工作重在揭示遺址的文化內涵並解釋其文化價值,考古學家對於遺址的認識依賴於其全部考古學文化遺存堆積,揭露和研究這些堆積的性質、特點及之間的關系,才可以重建當時的歷史、文化和社會。這也是世界遺產價值凝練的基礎。

  據了解,“南亞廊道”自古以來是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南亞諸國的重要通道,本次考古調查也旨在配合絲綢之路——南亞廊道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活動,為其提供學術支撐。

  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經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共登記青海各類歷史文化遺存644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88處。這些文化遺產都彰顯著青海地區特有的文化風貌。同時還擁有各級給類博物館38家。

  據悉,此次論壇是今年我省文旅節的一項比較重要的學術活動,充分展示文旅資源及考古調查研究成果,擴大宣傳,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論壇上,專家學者還對南亞廊道沿線各省區工作成果進行交流,對重要學術問題進行研討。


(責編:王紅玉、楊陽)

人民日報客戶端下載手機人民網人民視頻客戶端下載

 

推薦閱讀

西寧消防:為建設幸福西寧筑牢安全屏障  2018年,隨著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實施,全國消防救援隊伍納入應急管理體系,西寧市消防救援支隊對照國家應急救援“主力軍”“國家隊”的發展定位,邊轉制邊轉型邊應急,扛起了消防綜合救援職責。…【詳細】

青海要聞

絲綢之路青海段考古調查新發現15處遺址  據了解,“南亞廊道”自古以來是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南亞諸國的重要通道,本次考古調查也旨在配合絲綢之路——南亞廊道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活動,為其提供學術支撐。…【詳細】

青海要聞

青海:5.4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科技創新  記者從省財政廳了解到,為助力“百日攻堅”專項行動,2019年我省安排財政科技發展專項資金5.4億元,支持科技創新,助力社會發展,逐步構建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金參與的科技經費投入體系。…【詳細】

青海要聞

街頭直擊:行人不文明過馬路  交通文明需要每位市民的共同努力,而記者發現,近期,在我市多個路口一些市民心懷僥幸,致使過馬路亂象依然在上演。男男女女9個人浩浩蕩蕩一路從右側車道穿行到左側車道,等到左拐彎車輛通行完后,綠燈亮起,9個人繼續通行。…【詳細】

青海要聞

一場跨越千裡的感恩之行  4月20日,“大美青海·感恩首都”2019青海文化旅游系列宣傳周活動在北京市玉淵潭公園如約而至。一場活動下來,北京市民手裡提滿了旅游指南、手繪地圖、旅游折頁、青海牦牛肉干等免費發放的產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