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邺城考古队推测的东魏北齐邺城外郭城内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邺城遗址佛教造像埋藏坑的田野发掘工作已初步完成

  3月19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邺城考古队现任队长朱岩石,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举办的河北省邺城遗址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考古新闻布会现场,介绍埋藏坑发掘现场情况。新华网记者 李莹

  新华网北京3月20日电(记者李莹)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邺城遗址一处佛教造像埋藏坑发现大量精美佛教造像一事引起社会关注。19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邺城考古队队长朱岩石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发掘工作初步完成,准备建立专题博物馆存放发掘的此批佛教造像。

  发掘工作初步完成 最后结论需进一步研究

  今年1月上旬,邺城考古队对邺城遗址东部的北吴庄北漳河考古勘测时,发现约5米深的河滩沙地内有汉白玉碎块,在进行具体的考古勘探后,发现了此佛教造像埋藏坑。

  邺城考古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邺城考古队队长朱岩石介绍,“目前对佛教造像埋藏坑的田野发掘工作已初步完成,由于此次出土的佛教造像数量众多,现已将其保存在专门腾出的库房。这次考古发掘共出土有编号佛造像2895件(块),是目前所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

  朱岩石说,考古队正根据佛像特点进行清理工作,由于出土的佛教造像表面的色彩保护、金箔装饰的加固、碎块拼接缀合是一件非常艰巨的工作。如何科学、全面地保护、整理这批珍贵文物是目前邺城考古队最紧迫的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在针对这批文物的特性,制订详细的保护方案。以后准备建立专题博物馆存放发掘的此批佛教造像。”朱岩石说。

  朱岩石告诉记者,此次发掘在1月10日后全面开始,历时16天,于1月25日结束了田野发掘工作。由于考古的工作是长期的、科学严谨的,对于此次考古的最后结果还需对所有出土的佛教造像清理完成后再做定论。

  此次佛教造像出土对中国佛教考古有重要意义

  朱岩石介绍,邺城考古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对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遗址及其周边的考古研究,对于发掘的具体过程,朱岩石详细解释道:“在发掘的过程我们进行全程记录。通过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全站仪布方等方式发掘,逐层提取的出土标本中每件都进行统一编号。在文物保护专家的现场指导下,出土佛教造像均进行三层包装,以最大限度保护文物表面的色彩、贴金等装饰不受损失。”

  “通过发掘后的科学分析,根据造像特征、题记年代等初步认为,这批佛教造像时代主要是东魏北齐时期,另有个别北魏时期青石造像、唐代风格造像。”朱岩石说,这次出土的佛教造像是中国佛教考古中一次重要的发现。为中国研究佛教历史与邺城遗址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朱岩石介绍,这些佛教造像雕刻精致,绝大多数是汉白玉造像,少数为青石造像。其中,有释迦像、阿弥陀像、等多样题材的佛教造像,为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邺城地区佛教造像的类型和题材提供了可靠的样本。此外,发现佛教造像埋藏坑的位置就在邺城遗址东城墙东侧约3公里,即邺城考古队推测的东魏北齐邺城外郭城内,发掘的佛教造像呈现的不规则埋藏方式,这些细节都成为今后研究东魏北齐邺城的都城制度、外郭城范围、东郭城区时代沿革提供了重要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