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文物调查勘探简报

天河水库扩建工程项目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境内,分为淹没区和灌溉区两个部分,工程涉及永州市江华县、宁远县、道县和江永县四个县市。

2010年4月—6月,我们对水库淹没区和灌区渠线沿途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经调查勘探,共探明文物埋藏点13处,涉及古遗址(4处)、古墓葬(8处)、古窑址(1处)等不同类型的古代文化遗存,年代跨度从商周时期一直延续到宋元时期。

此次发现的3处古遗址为商周时期的山地遗址,无论从遗址地貌、文化堆积还是文化遗物等各方面的特征看,都有它们独有的特点。以小石山遗址为例:

小石山遗址位于江华县小圩乡下沙背村北约100米,南距崇江约50米,离河面高度约100米(图一)。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低矮山地的山坡和山顶,面积约1200平方米。因早年人民公社时炸石烧石灰,已将遗址部分破坏,现在的遗址为一处荒山,杂草灌木丛生,未发现明显的文化层。据江华县文管所的同志介绍,该遗址曾出土战国铜、兵、器九件(已存博物馆),并发现有夹砂红陶、灰陶、鼎足、釜口治等。此次调查亦发现有夹砂绳纹陶片等(图二)。据采集到的陶片特征推断遗址年代应为商周时期。


 
图一:小石山遗址远景


 
图二:小石山遗址采集到的陶片

此次发现的古墓群共8处,其中7处为汉墓,以老牛行墓群为例:
老牛行墓群位于江永县上江圩镇兴福村东约150米,东南距潇水约200米,离河面高15米。该处地貌为低矮丘陵,其上种植果树和农作物,面积15000平方米(图三)。近年来当地村民开荒种树,对墓群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大部分封土堆无存,仅残留数座。地表散乱大量残碎墓砖、陶片等,墓砖厚约12厘米,侧饰几何纹、五铢钱纹等,陶片以绳纹硬陶为主,文玩,可辨器型有罐。另外还采集有泥质红陶碗,褐衣,侈口,卷沿,平底,文玩,腹饰方格纹。据墓砖和出土器物特征推断,该墓群年代应为东汉晚期。

图三:老牛行墓群

此次调查还发现古窑址1处。
罐罐亭窑址位于宁远县舜陵镇黑累村西北约500米,南距泠江约1000米,高出河面10米。该处地貌为低矮丘陵,红褐色土壤,生长松、桦等自然植被。已暴露的剖面上发现一座窑址,开口耕土层下,剖面长方形,底长3.2米,残高1.1米,窑壁、窑底保存较好,红烧土厚80——100cm,至纯天珠,填土浅灰色粘土夹杂大量红烧土块,较紧密,包含物有酱釉陶片等(图四)。地表散落大量陶片,以釉陶为主,器型有罐、碗、壶、盆等(图五)。从采集到的文化遗物特征推断该窑址年代应为宋元时期。


图四:罐罐亭窑址暴露的剖面
 
图五:罐罐亭窑址采集到的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