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天柱清水江流域遗址群

为配合托口电站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0年9~12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天柱县文体广电局对清水江流域展开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获取各时期石、陶、瓷、铜等文物标本数千件,初步厘清清水江流域古代文化的脉络,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此次清理的辞兵洲、盘塘(烂草坪)、溪口等遗址分布在天柱县白市镇和江东乡境内清水江一级阶地上,2004年调查发现,彼此相去不远。每一遗址均由多个不同时期的遗存组成,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中期、商周、战国秦汉、宋明等时期。辞兵洲遗址,位于江东乡辞兵洲,系一江中小岛。遗址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此次清理500余平方米。共清理灰坑10个、墓葬4座。除H1、H8属新石器时代外,其余均为宋明遗存。遗址堆积可分6层,其中①、②属宋明以来的堆积,③、④层为新石器时代堆积,第⑥层为旧石器时代遗存。其间部分堆积为洪水后的淤沙。盘塘遗址,又称烂草坪遗址,位于白市镇白市村盘塘组,清水江西岸一级阶地。遗址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此次发掘650平方米,清理墓葬5座、灰坑30个、房址1座。遗址堆积分8层,第②-④层属明清时期堆积。开口于第④层下的遗迹较丰富,有墓葬、灰坑、灰沟和房址。除墓葬和一个灰坑外,其余遗迹均属新石器时代遗存。第⑤至⑦层为局部堆积,均属新石器时代堆积。第⑧层土质土色近似于网纹黄土,内含极少量打制石器,当属旧石器时代遗存。溪口遗址位于江东乡政府西南不远处的清水江东岸一级阶地,与辞兵洲遗址隔河相望。遗址总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部分被砖瓦厂挖毁。此次发掘约240平方米。遗址堆积可分9层,其中第⑦~⑨为商周时期堆积,⑥层及其以上为宋明时期堆积。按时代先后缕述如下。

1.旧石器时代遗存
以辞兵洲第⑥层、盘塘第⑧层为代表,接近于第四纪网纹状红土。堆积中除石制品外,无其它任何遗物遗迹。石制品仅见打制石器、石锤和少量石料,凡近百件,主要出在该堆积的上部,尤以辞兵洲为多。器类多砍砸器,有少量刮削器。多用黄灰色长条形扁平的砾石,从较为平整的一面向另一面加工而成。石器体型硕大,制作粗犷,同上层出土者有明显区别。石器特点及埋藏环境与湘西旧石器时代的“潕水文化类群”相似,其时代初步推测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此类遗存除辞兵洲、盘塘外,清水江中上游的锦屏亮江、阳溪等地亦有发现。这批材料丰富了贵州旧石器文化的内涵,为进一步探讨该地区新、旧石器的过渡及湘西丘陵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存与云贵高原旧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新石器时代遗存

以辞兵洲遗址第③、④层,盘塘遗址第⑤~⑦层及开口于④层下的房址和多数灰坑为代表。共清理灰坑31个(盘塘29个、辞兵洲2个)、房址1座、石器加工场等,获陶、石制品数千件。

辞兵洲遗址第③、④层及H1、H8内出土较多石制品和少量陶器碎片。最为重要的是,该遗址第③层揭示了一处规模较大的石器加工场,已揭露约180平方米(部分在发掘区外),其中涵括较多石锤、石砧、砺石等制造石器的工具,以及丰富的砾石原料、石制品及其半成品与废料等,其间杂有少量陶器碎片。该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所出石制品,原料以砾石为主,有极少量页岩和燧石。其种类有石锤、石砧、砺石、石核、石片、断块、石器等,以断块和石片居多。多采用锐棱砸击法打片。石器以打制者为主,体型较小,多为砍砸器,另有少量刮削器,其刃部多经数次加工。磨制石器分通体磨光和刃部磨光两种,以后者为多。通体磨光的石器凡5件,石斧1件、石锛2件、石镞1件,半成品1件。陶片较少,多为红褐色夹砂陶,质地松软酥脆。纹饰以素面为主,有部分细绳纹。陶片多呈鱼鳞状,仅见口沿1件,敞口、高领。

由于出土陶片少而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辞兵洲遗址内涵与时代的判定。从石器工业看,该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第③、④文化层)石器趋于小型化,石片极多,并广泛采用锐棱砸击法,但部分砍砸器仍保留了该遗址旧石器时代遗存(第⑥文化层)的传统。据此我们初步推断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前后。

盘塘(烂草坪)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包括第⑤~⑦文化层及开口于④层下的多数遗迹单位,以④层下各灰坑内所出遗物最丰。其⑤~⑦层为局部堆积,其中⑦层仅见石制品,未见陶器;⑤、⑥层内所出遗物面貌与④层下灰坑内所出者一致,不具有分期的意义。共清理灰坑30个,其中29个为新石器时代遗存。其形状有圆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等,以圆形居多,遗物即较集中地出于灰坑内。开口于④层下的房址1座(F1),仅见规则排列的柱洞一排5个,单个柱洞直径约20cm,形制为长方形,推测其居住形式为排架式木构地面建筑。该遗址所出遗物较为丰富,有大量陶片和石制品。石制品分有疤砾石、石核、石片和石器等类。砾石原料较多,利用率较低,多废料。石核分零台面、单台面和多台面,石片多采用锤击法由石核或扁圆形砾石打片产生。石器常见砍砸器和刮削器,以砍砸器最多,不见尖状器。其中的盘状砍砸器形体较大,且经过多次加工。磨制石器较少,有斧、凿、锛、钺等类,多数磨制粗糙,仅见的一件石钺采用了对穿孔技术。陶片数量较多,但未见完整器。陶质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极少。陶色有红褐、褐、灰褐、黄褐、灰黑、灰白、青灰、灰黄等,以红褐色为主,褐陶和灰褐色陶次之,少量黄褐陶,极少灰白陶。纹饰以素面为主,压印和戳印纹次之,包括圈点纹、戳印篦点纹以及由之组合而成的平行带状纹、连续波折纹、凤鸟纹、垂帘纹和兽面纹等,另有少量绳纹和划纹。压印和戳印纹一般施于口沿外侧至颈肩部,绳纹常见于腹部。陶器多泥片贴塑法制作,器类有平底、圜底、圈足器,可辨器形有釜、罐、钵、支脚、圈足盘等,以釜罐类为主。

盘塘(烂草坪)遗址所出石制品与陶器的风格与沅水流域高庙文化所出者相近,特别是陶器的器类、装饰风格(由戳印蓖点纹组合而成的凤鸟纹、垂帘纹、兽面纹)等与黔阳高庙遗址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它们应属同一考古学文化无疑,即高庙文化系统。其时代约在高庙文化的中期偏晚阶段,即距今约7000~7500年左右。除盘塘遗址外,清水江流域可确定为高庙文化的尚有此前发掘的远口坡脚、月山背等遗址,其年代应基本相当。

目前,以辞兵洲第③、④层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内涵尚未清楚,其与以盘塘为代表的该地区高庙文化间的关系亦未明朗,不排除其略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