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组织专家学者组成专业的考古队伍赴外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杨阳)2017年3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在京成立成立仪式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外国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巍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考古学自诞生以来,已走过近百年历程,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实际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尤其是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考古学迎来了走向世界、迈上国际舞台的良好契机。外国考古研究中心的成立,既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亦是学科发展的需要。希望借助这一平台,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发挥协同作用,通过扎实稳健的基础工作,积极有效地提高中国考古的国际地位。

  外国考古研究中心旨在促进世界文明核心地区和“一带一路”关键节点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开展,促进世界古代文明研究的全面深入开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新世界文明观”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同时提升中国学者在世界文明研究中的话语权,树立文化大国形象。

  陈星灿表示,到国外考古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现在梦想正在变成现实。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外国考古研究中心,不仅是要整合本院国外考古的力量,也是把全国其他赴外考古的队伍整合起来。调查、发掘和研究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用第一手资料,将中国古代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体系中,进行比较研究,我们现在才刚刚开始。建立国外考古研究中心,是我们研究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第一步,因此具有里程碑意义。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首先对外国考古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应具备“世界的眼光”,中国考古学亦如此,这就需要我们对世界各国、各民族,尤其是周边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有基本的了解。考古学走到今天,迫切需要我们在学科发展上作出贡献。

  宋新潮建议,外国考古研究中心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成为集研究、协调、资料整理、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中心,集合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考古力量,组建成一支“国家队”,逐步参与到释读世界古代文明的研究中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周云帆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正值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40周年,随着学术力量的壮大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从人员互访和学术会议到共同开展课题、学术成果互译,国际交流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希望借助外国考古研究中心这个平台,充分展现大国姿态,贵州文玩,促进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真诚对话和互学互鉴。

  目前,全国考古机构已与十余个国家开展考古合作项目,如考古研究所自2012年开始在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进行的明铁佩古城发掘、2015开始的洪都拉斯科潘遗址的发掘,以及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在孟加拉、西北大学在中亚地区进行的为期数年的考古调查等,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赴洪都拉斯海外考古队队长李新伟说:“作为玛雅文明研究的后来者,我们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够达到现在西方学者的研究水平,但在某些理论问题上,文玩,我们也有信心获得可以促进玛雅文明研究的独特体悟。”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建新表示,通过对东天山地区和西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文化遗存、西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文化遗存与农耕文化遗存的系统比较研究,我们有望在确认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厘清古代月氏与大夏(巴克特里亚)、贵霜、粟特等关系方面,获得全面系统的考古资料和科学依据,在这一国际关注的学术研究领域取得突破,贵州文玩,颠覆许多国际学术界已有的研究结论。

  据介绍,外国考古研究中心将以促进国外考古科研项目的统一规划、管理和协调,为各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以建立国内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平台,推动世界古代文明的研究和宣传为己任。在研究方面,制定国外考古的工作规划,组织实施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文物的修复和保护以及发掘资料的整理及发掘报告书的编写和出版等各项工作。制定国外考古项目的多学科综合研究计划,通过争取国家立项等形式,多渠道申请经费,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课题设计、论证和实施,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在学术活动方面,推动国际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以定期组织召开国际学术会议,人员互访、人员培训等方式,推动各项目的开展;建立国内相关学者交流的学术平台,促进对世界古代文明研究的发展;积极向海内外广大公众传播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新成果,包括组织拍摄电视专题片、举办文物展览、建设专业网站和出版普及读物等。

  在管理方面,负责组织专家学者组成专业的考古队伍赴外发掘,制定详尽的发掘方案与研究课题,组织国内外交流活动,举办中心例会、年会以及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并及时联系出版中心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