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竖穴土坑墓葬7座

  原标题:山西四大考古项目参与评选

  “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开始评选啦

  日前,“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正式启动。此次评选,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申报的34项考古发掘项目山西申报了绛县西吴壁遗址、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太原悦龙台墓地四项。经过评审投票后,最终会从34个考古项目中票选出20项入围终评。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誉为考古界的“奥斯卡”奖,也是业界颇为重要的一个奖项。

  此次山西申报的四项考古新发现,都颇有影响力。绛县西吴壁遗址位于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绛县西吴壁遗址发掘出大量夏商时期冶铜遗存,发掘成果包括灰坑、灰沟、房址、木炭窑、冶铜炉残迹等建筑构造。在房址内发掘出了冶炼铜时堆积的炉渣和烧土,在炉体内发掘出炉渣、炉壁、铜矿石等冶铜遗物。目前,西吴壁遗址是已知中国内地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冶铜遗址之一,在当时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生产程度。西吴壁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早期冶铜手工业的技术与生产方式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位于运城市闻喜县河底镇酒务头村西北200米处,2015年,因该古墓遭受严重盗掘而被发现。2017年6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运城市外事侨务和文物旅游局等单位,对该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调查勘探,发现商代晚期墓葬12座、车马坑6座以及灰坑5个,其中带墓道大墓5座,中小型竖穴土坑墓葬7座。此次发现商代晚期大型高等级贵族墓地,是运城地区首次发现商代晚期贵族墓地,对研究商代晚期殷墟文化的分布范围、政治地理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运城地区在商代晚期的政治地位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襄汾县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的陶寺村北。墓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从目前发掘情况推测,墓葬数量近万座,时代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由早到晚从西北向东南排列。2014至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与襄汾县文化局共同进行了三次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春秋时期墓葬17座。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第四次发掘。其中,二号区发掘面积约5600平方米,清理完成墓葬213座,其中大中型墓葬7座,均为竖穴土坑墓,时代多为春秋早期,文玩,还清理祭祀坑87座。编号M3011墓葬是陶寺北墓地迄今发掘最重要的一座墓葬。在棺椁间西部、南部发现大量青铜器,发现随葬品有铜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等二百余件套。重要的是在一套编钟上发现有大量铭文,其中一件甬钟上可见有“卫侯之孙申子之子书……”177字刻铭,可确定该编钟与卫国有关。此外,所发现的鼓座,底径约85厘米,鼓身由三条蟠龙相互缠绕,龙首昂起口衔承接鼓柱的圆筒,这在同时期墓葬中很少发现,彰显着墓主人较高的身份地位。2017年至2018年的第四次发掘,为进一步了解墓地布局,研究春秋时期墓葬结构、墓祭制度提供了新材料。M3011发现的大量青铜器,为研究春秋晚期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

  太原悦龙台墓地,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街道办店坡社区西侧700余米,西临东中环路、北临西太堡街,西南距离晋阳古城约20公里。从2017年7月开始进行考古发掘,最后发现了不同时期的墓葬,并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考古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M6,出土了汉代时期的木质简牍至纯天珠,此发现在山西尚属首次,填补了山西同时期考古的空白,同时也将极大地丰富秦汉研究的考古学资料。该墓葬临近其西侧“中”字形汉墓——东山古墓,考虑到田野发掘环境及出土文物保护等问题,经过专家论证,将此墓葬整体套箱搬迁至室内继续发掘。2018年1月初至9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院、太原市博物馆、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组成的考古队,贵州文玩,对搬迁后的M6开始进行室内考古,这也是山西首次将大型墓葬整体搬迁到室内从事考古保护工作。(记者 孙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