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师承制的传承方式及技术封闭

  文化遗产保护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但目前文物修复技术发展现状与日益增长的文化遗产保护需求之间的差距却日益扩大。


  发展现状


  1.待修复文物数量与修复技术人员匮乏的巨大现实差距。


   根据2005年全国馆藏文物腐蚀调查统计,全国文物系统2000多万件馆藏文物中,70%—80%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大量保存状况堪忧的各类文物亟待 经过专业培养的技术人员来修复,而专业的修复人才队伍只有500余人。尽管每名修复人员承担着大量的修复工作,但仍有大量的文物无法得到妥善的修复处理。 以全国省级博物馆、考古所、保护中心为例,在大量馆藏文物面临病害侵蚀不断损毁的同时,具有15人以上修复人员的机构寥寥无几。


  2.中国传统修复技术面临着后继乏人,面临技术消亡的现状;


  由宋代金石学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中国传统修复技术有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印记和技术价值。但师承制的传承方式及技术封闭,使其在现代社会的教育培训现状下无法得到良性发展和传承。年轻参与的激励机制和传承渠道欠缺,社会认同的教育背景和认证机制也缺乏。


  3.文物修复理论指导缺乏,现代科技介入极其有限,多学科结合不足;


  比较与国外文物修复理念形成历程,我国在文物修复理念层面的探讨欠缺理论支撑和方法论的支持;在修复过程中培养经验的同时,现代科技对修复技术的提升、科学评价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对相关成熟学科成果的借鉴和应用不足。


  4.现有高校教育体制与文物修复面向实际和重视实践的要求无法接轨,欠缺人才产出平台


   目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人才产出主要依靠高校,但高等院校设置的文物保护专业遵循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要求,多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方向,技术层面人才培养 几乎没有(目前仅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设立专门的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全国仅有数所高等专科院校设置修复专业)。现有培训体制、方向与文物修复强调实 践性和技术性的应用型技术学科特点无法兼容。


  另外,伴随着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国际交流的增多,国际上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管理、规划成果和保护理念、技术、方法以及教育培训模式,至纯天珠,在我国缺乏推广和传播的平台,这些都需要有一个中央学校式的机构作为基地,逐步地开展实现。


  国际比较


   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等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体制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科技保护与文物修复发展体系区分明确。在文物修复专业技术人才产出方面,均设有培 训体制完备、学科建设合理、学制长短期结合、学科构架合理的保护修复学院。除在众多大学中设立文物保护学院,采取学历学制灵活、专业设备完善、涉及二三十 个方向的学历教育外,还专门设立有从中央修复学院到地方修复学院多个级别的专门教育培训机构。意大利1939年设立文物保护修复学校,目前在意大利全国, 国立、私立专门的文物保护修复学校共有16所,是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力军。修复学校大多由国家投入经费进行人员培养,同时兼具文物修复技术传承、创 新、行业标准制定、评估等职能。


  建立文物修复技术学院的建议


  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为主要发起机构,联合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文物修复技术学院。


  该学院属于独立运行的公共教育机构,作为注册实体,该学院具有相关政府机构认可的法人资格,独立开展文物修复的人才培养、技术研究和国际合作。


  1.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修复技术人员为目标,按照学科建设方式设置教育模式,形成相应教材。针对金属、陶瓷器等不同文物闹市薷捶较颍埂3+2”(理论学习3年,实践学习2年)“4+1”(理论学习4年,实践学习1年)的培养,授予教育部认可学历文凭。


  2.将传统修复技术传承列入教育计划。在培养过程中,以荣誉制度或参照高校师资认证制度为模式吸引高级修复人员参与技术传承教学。开展传统修复技术的传承、科学化和创新。


  3.建立现代科技应用平台。加强现代科技在文物修复中的介入和支撑力度;将艺术、自然科学等多学科课程引入教学,摆脱纯技术培养模式。


  4.学院通过培训、研究、信息传播和网络的建设,文玩,对我国文博行业从事文物修复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提供能力建设帮助,在国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推动地方各级文物修复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化建设。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话平台。


  “文物修复技术学院”的建立将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拾遗补缺,将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至纯天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