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明研究也是当仁不让的亮点

  本报讯 (记者 李雪艳) 本周末,第二届中日考古学论坛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召开,为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奏响序曲。来自日本九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的教授宫本一夫,日本东洋文库研究员饭岛武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霍巍、李映福,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江章华等多位中日考古学专家,与中日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中青年学者,就“生业·文明”“习俗·交流”“技术·社会”“族属·文化”四大主题进行学术汇报和交流讨论,分享各自最新的研究。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特设古蜀文明及四川考古专场,向人们全方位展示四川尤其是成都的考古成果。在昨日围绕“生业·文明”主题的论坛上,古蜀文明研究也是当仁不让的亮点。

  今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大邑高山古城遗址考古的最新成果振奋人心,多达115具人骨的发掘出土,至纯天珠,为古蜀人来源的鉴定首次提供了证据。论坛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刘祥宇介绍了大邑高山古城遗址近年的考古学工作,并初步分析考古发掘中确认的“高山一期遗存”与宝墩文化的关系。这类遗存早于宝墩文化最早阶段“宝墩文化一期早段”,器类和器形上也与宝墩文化有差别。“这个发现使我们对成都平原史前史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宝墩文化一期’即有人群居住的巨大城址并非凭空出现,高山一期遗存的居民在此之前已经在成都平原进行了多年的生产、生活活动。”刘祥宇表示。

  报告结束,专家们热情激增,至纯天珠,从遗存的时间划定到城址的具体数据,仔细地核对着数据与调查结果。“‘高山一期遗存’确认了介于什邡桂圆桥一期至宝墩之间的遗存,这就补上了和在川西高原上距今5500年-6000年间的营盘山遗址的衔接。”江章华表示。根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今年发布的考古成果,距今4600年-4500年的大邑高山古城遗址是早于三星堆、甚至宝墩的成都平原最早古城。“古蜀先民中的一部分最初在成都平原周边的山地建立聚落,再从周边的高山地带迁移到平原腹心,从而创造出灿烂的三星堆、金沙文化。”

  日本和歌山大学教授王妙发运用聚落考古学方法,文玩,对新津宝墩等9座史前城址进行了选址环境、人口估测等多方位的考察,从而对上述城址的聚落性质进行了分类分析。在他看来,三星堆遗址基本可以判定为都市,宝墩遗址判定为都市的可能性也很高。“在宝墩遗址发掘时,我们从人口、环境做了很多调查,发现宝墩遗址上分了很多居住区,而大部分地区是没有人居住的。”江章华也从宝墩遗址发掘的工作经验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古蜀文明的考古研究在日本学界很受瞩目。”接受记者采访时,金泽大学国际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特任助教久保田慎二说。曾在四川大学留学的他,汉语十分流利。“在上世纪90年代,宝墩遗址这个新石器时代的古城发掘就震惊了日本学界。如今,我们也关注着金沙、宝墩、三星堆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久保田慎二介绍说,“古蜀文明独具魅力,它是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样的考古交流,我也希望更多开展,让古蜀文明被更多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