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小河边发现清代大臣石碑

“我们发现这块碑已经快一年时间了,但不敢断定它是不是匡源的碑。”3月19日下午,胶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接到市民单女士反映后,将胶州南城子村一条小河旁的一块残碑运到了博物馆里。经专家鉴定,此碑并非匡源的墓碑。“虽不是匡源的碑,但也是匡氏家族的。”专家表示,对于研究胶州清代历史文化有一定价值。

残碑上面的字迹很多已经看不清楚。

3月20日下午,记者赶到了胶州南城子村附近的这条小河边的现场,这时,残碑已经被胶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搬回到博物馆里。记者看到,现场有一个七八厘米深的浅坑。据介绍,这个位置原本就埋着这块残碑,而且有碑文的一面是埋在下面的。采访时,一位自称是胶州名人匡源后代的单女士介绍,这块碑发现快一年了,但是一直没留意,直到最近看清楚“匡”字才引起了注意。据单女士介绍,贵州文玩,接到反映之后,在3月19日上午,胶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小河边对这块碑进行了查看,但碑破损比较严重,碑文也很模糊。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只得雇人将残碑运到博物馆。

19日下午,文玩,记者来到胶州博物馆看到这块碑,此碑大约一人高,碑破损比较严重,而且碑文的字迹也很模糊。胶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将残碑清洗完后,一位围观者在仔细观看了碑文后表示,上面确实有看似隶书的“匡公”二字。另外,记者还看到,这块碑还刻着“修职佐郎”、“儒林郎”、“大夫”等名称。

3月20日下午,记者就此咨询了胶州市博物馆馆长王磊,他告诉记者,这残碑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初步确定这块残碑是清代的,墓碑主人有一定的官职,残碑上面由于没有年谱看不清楚,但从上面的字迹分析这个墓碑是匡氏家族的墓碑。

“匡源字本如,号鹤泉,如果是匡源的碑的话,碑文上应该有所显示,但目前来看并未发现这些字。”王馆长说,经过初步鉴定这块碑并不是清代八大臣之一匡源的。

“这残碑对研究清代历史和文化有很大的意义。”王馆长说,目前他们博物馆收集到的匡氏家族墓碑有10多块,这些残碑都保留在胶州博物馆内,至纯天珠,这墓碑对于研究清代的历史和文化有很大的意义。

相关链接:

匡源(1815年一1881年)字本如,号鹤泉,胶州郭家庄人。出生于书香人家,13岁考秀才,24岁中举人,34岁成为皇太子的老师。他文采卓异,擅诗文。另外,匡源是清代咸丰临终前托孤的顾命八大臣之一,还是一位有名的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