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猖獗致中国文物伤痕累累 专家盼执法从严

中国文物保护进程中,盗墓已然成为文物工作者的“头号公敌”,在屡禁不止的盗墓破坏下,不计其数的稀珍墓葬难现真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杨泓从事考古研究60年,他希望国家可以多培养文物保护人员,执法力度需日益从严

在墓道和墓室交汇处,有大小不一的盗洞,疑为盗墓分子试图挖掘陪葬器物。

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是中国极为少见的,壁画中的狩猎图更是尤为珍贵。然而在遭遇了数次被盗后,墓室四壁壁画已大部分消失,仅顶部星象图保存较好。墓道两旁也有大量被盗痕迹,部分人物壁画也被生生切割,记载墓主生平事迹的墓志也不见踪影,暂无法判断墓主性别和年龄。

九原岗墓葬的墓室内有两个面积较大的盗洞。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杨泓十分痛心。“从九原岗北朝墓葬盗墓的痕迹来看,盗墓分子是非常猖狂的,这在中国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盗墓也在发展,这无疑是利益的驱使,与日益增加的文物收藏者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墓道上的壁画也被盗墓分子切割揭取。

在杨泓的记忆里,文玩,14年前发生在山西五台山南禅寺的文物抢劫案至今未破令他深感遗憾。1999年,3名持手枪、铁棍和钢刀的歹徒闯入南禅寺,并将文管所工作人员捆绑起来,把大殿佛坛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像当胸挖开,将其腹内所藏文物抢劫一空,文玩,并将两尊莲花宝座上的唐代供养人像锯断,一并劫走。

“14年过去了,这个案件至今未破。虽然国家有文物保护法,但是执行力度仍有待加强,特别是要培养文物保护人员,文物保护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杨泓话语间带着遗憾,并感叹“这是个遗憾的学科。”

鉴于此,2013年中国南京发布《关于构建田野文物报警员工作网络意见》,至纯天珠着手构建田野文物报警员工作网络。这些田野文物报警员由农民、文物爱好者、社区基层干部等组成,将担负起对南京市内文物点的日常巡查、拍照存档、防范预警以及考古工地看护等任务,发现文物违法犯罪行为文物被损毁现象,及时报警举报。

南京市文管办主任张宁军曾表示,今后南京市、区两级文物主管部门将对积极举报田野文物违法犯罪和保护田野文物的有功人员,文物部门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山西省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渠传福称,无论是文物部门还是当地的刑侦部门,都应该尽快采取措施,减少对古代文化艺术的威胁。加强和普及公民的文物保护意识,让更多人加入到文物保护的队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