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了当时的陶寺已经出现明显社会分化

一系列的考古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规模和等级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相当契合。陶寺遗址极有可能是尧都。18日下午,中国社科院举行山西陶寺遗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向公众介绍陶寺遗址考古重大收获:陶寺遗址或为尧都,临汾陶寺是最早的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发布会中表示,陶寺遗址的发现将华夏文明史提前300年,等于给中国历史续上家谱,中国的历史教材将因此而修改。

他介绍,对陶寺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至今已开展近40年。1978-1985年,陶寺遗址发掘墓葬一千余座,其中大贵族墓葬6座,揭露了当时的陶寺已经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并存在王权,这些发现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1999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合作,以寻找城墙为中心,在陶寺开展考古工作。2002年之后陶寺遗址发掘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玩,2012年之后又纳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掘面积约达8000平方米。

经过近40年的努力,专家们初步揭示出陶寺遗址是中国史前功能区划最完备的都城,由王宫,外郭城、下层贵族居住区,仓储区,王族墓地(王陵),观象祭祀台、工官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区、庶民居住区构成。兴建与使用的时代为距今4300-4000年。

王巍介绍,陶寺遗址王族墓地挖掘出的随葬物品,陶鼓、石磬、铜铃等礼乐器表明了史上最早的礼乐制度形成;遗址和墓地出土的铜铃、容器口沿、齿轮形器、环、蟾蜍等五件铜器构成中国史前时期最丰富的红铜铸造礼乐铜器群;极可能集观象授时与祭天为一体的观象祭祀台,被天文史学界认为是世界考古发现最早的同类建筑;扁壶上的朱书陶文被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汉字;贵族墓葬出土的数量可观的玉石钺,充分显示出王权在陶寺遗址社会中的主导地位。

王巍说,在唐尧之时,中华早期文明的国家观念、王权观念、私有观念、礼制和历法等已形成,其中很多被后来的夏商周王国文明所继承和发展。有理由认为,尧舜禹时期的华夏早期文明为后来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基础,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主脉。陶寺遗址重大考古成果表明,在距今4000多年前,在晋南地区已经出现了王权和国家,进入了初期文明社会。陶寺文明的年代早于夏代,从而成为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的重要支点,对探索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在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很有可能就是尧的都城。王巍表示,虽未发现一锤定音的确证,文玩,但不容否定的事实是,尧都正在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走出传说时代,逐渐向信史转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在发布会中表示,,尧舜禹时代是在中原地区华夏文明形成和早期中国诞生的关键时代,而相关的文献记载和古史传说远远不足以说清这段历史。因此,考古学研究便成为探讨这一关键时期不可缺的甚至是主要的学术探索路径。他说:陶寺遗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使我们初步看到夏王朝建立之前,华夏文明所达到的第一个高峰。

来自考古发掘地的山西省和临汾市有关领导、专家也应邀出席了发布会。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同志高度评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几代科研人员在陶寺遗址所做的艰辛工作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她表示,陶寺遗址的发掘探索,对于认识和弘扬山西省古代文化的发展脉络、提升山西民众的历史文化素质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山西省的文化建设具有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