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简论周期品投资的春耕与秋收 荐5股

天量社融将对短期产生催化。我们年度策略中强调,“经济转型不是一蹴而就,传统的造血动能不会被弃之敝屣,货币与信用的扩张箭在弦上”。从主流建材企业3月的出货量来看,整体投资强度仍然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微观层面需求反馈良好,市场延续修复;同时周末3月社融数据出炉(中国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6900.0亿人民币,预期12500.0亿人民币,前值8858.0亿人民币。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8600.0亿人民币,预期18500.0亿人民币,前值7030.0亿人民币);从结构上看,企业贷款与居民贷款同步出现加速增长,M1增速出现反弹。有望近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我们前期反复强调了基本面角度非金属材料行业今年的供需韧性,将有效维持行业盈利中枢,而需求端预期的持续提振和流动性宽裕的环境,将进一步有利于短期市场的持续上行。板块内建议关注地产、基建产业链相关品种如水泥、品牌建材、玻璃等;前期滞涨的玻纤板块值得左侧配置。


短期趋势不论,我们在此简论当前传统周期投资与历史上的不同。


1)从总量角度而言,行业生命周期阶段已然发生了变化:投资边际效用递减,2015-2017年的一轮宽松周期,并没有带来大部分传统工业品需求总量的再度扩张(从人均水泥、钢材等需求量来看,已经基本为全世界最高),这是与历史上周期截然不同的。大部分传统周期品由成长期过渡至成熟期的趋势基本已经确立,且随着需求高位韧性维持的时间逐渐拉长,未来韧性后将逐渐过渡至衰退期。


2)从供给角度而言:企业的再投资极其符合人性的,历史上传统企业对于产能的大幅扩张均发生在盈利上行通道(有钱有能力)、以及需求稳定增长(有梦有野心)的环境下。然而上一轮宽松周期中,需求持续增长的“梦想”已经不复存在,虽然企业盈利普遍修复明显,然而传统工业企业对于产能扩张的态度仍然相对谨慎;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大多数传统工业企业是国有企业,在自上而下“战略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大幅的再投资同样也不现实。以水泥行业为例,日本、北美等地区在需求周期扩张见顶产能出现过剩后,必然产生的是行业的“主动”与“被动”产能去化,如拉法基与豪瑞的整合、豪瑞与西麦斯的产能置换以及日本水泥行业的大型重组,包括我国的“错峰生产”。在中国的周期品行业,这个趋势已经开始发生,如“两材”合并、冀东金隅的合并、宝钢武钢的合并等,而未来这一大趋势仍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