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 偏股型基金 表现好于 沪深300 指数

  整体趋势:投资者结构去散户化,机构投资者结构多元化

  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从2010年的15.88%升至2017年的17.31%。持股市值10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占比从14%降至7%,而1000万元以上的个人投资者从2.6%升至7.2%。公募基金在机构投资者中占比从2010年的49%降至2017年的23%,私募基金占比从0.5%上升至5.1%,外资占比从1.8%升至8.7%,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类平准基金的持股市值占比均不同程度地提高。

  公募:2018年指数基金快速发展,基金持股集中度处于2010年以来高位

  公募基金规模约1.7万亿元,2018年指数基金规模增至近4000亿元,指数增强型发展更快,指数基金规模的变化对相应指数的涨跌与换手率有较大影响。公募基金仓位超过80%,处于较高水平,公募基金对消费板块配置比例达历史高位。公募基金配置大市值股的比重和对核心重仓股的持股集中度也处于历史高位。公募基金换手率略高于历史中枢,2013年以来偏股型基金表现好于沪深300指数。

  QFII与陆股通:外资布局具有逆周期性,2019年外资有望大幅流入

  目前QFII与陆股通持股约8000亿元。外资投资具有逆周期属性。2019年A股纳入国际指数因素有望引入外资约6000亿元。2018年北向资金净流入大于南向流出约2000亿元。外资对消费股配置比例较高,近期减持消费,增持金融地产。外资配置大市值股比重达较高位置。陆股通资金对A股表现影响较大,其增减仓重点对象为食品、金融和家电行业头部公司,且其流动与政策、国际股市密切相关。

  保险:重仓金融地产;社保:重配大市值股;类平准基金:2018年未减持

  保险资金持有A股达1.1万亿元。险资在金融地产行业配置比例近90%,配置大市值股比重也达历史高位。社保基金持有A股约2100亿元,目前社保基金对消费和防御板块配置达历史高位,对大市值股配置也达历史高位。类平准基金持股市值约3.1万亿元,2018年以来整体上未减持,但减持成长股、增持防御板块。

  私募基金和产业资本:私募基金投资顺周期,产业资本具有逆周期性,但过去一年产业资本增持不显著

  阳光私募基金持有A股约2200亿元,私募基金对A股投资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阳光私募配置消费板块比例处于较高水平,配置大市值股比重也达历史峰值。2018年股票型私募基金发行规模减少8成,私募基金仓位约57%,处于近两年来低位。股票型私募基金2013年以来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2018年重要股东净减持回升至900亿元,反映民企资金紧张。2018年6月起国资斥资约1000亿元入股民营企业,2018年大宗交易折价率逐渐走低,股权质押问题仍较严峻。

  游资和散户:游资重新活跃,散户离开股票市场,通过公募基金参与股市

  2018年龙虎榜上非机构专用席位净流出约600亿元,11月游资开始活跃,A股涨停近1400次。2018年买入金额最大的50家营业部合计买入1300亿元,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典型的游资活跃股主升浪为28天,上涨空间可达3倍,换手率较高。历史案例表明游资与公募可以共同参与行情。新增个人投资者开户数处于低位,2016年以来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和交易占比持续回落,2015年以来个人投资者持续净卖出股票,个人投资者有转向通过公募基金投资股票的趋势。

  存量与增量:存量资金处浮亏状态,银行理财、养老金等增量资金空间大

  目前股价处于年线以上的股票市值占A股市值比例处于8.8%的历史低位,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的均线与筹码分布显示投资者处于浮亏状态。2018年12月A股日均换手率仅1.38%,处于历史上较低水平。2018年银行理财子公司推进速度较快,约30家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超过1300亿元,理财子公司投资股票空间有望超过2万亿元。2018年40只养老目标基金获得批文,养老型开放式基金规模达52亿元,未来养老目标基金年新增规模有望达3000-4000亿元。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下行超预期,数据与模型存在局限性。

  我们梳理了参与A股市场的各类投资者的历史与现状。2018年指数型基金快速发展,公募基金仓位较高,且对核心重仓股的持股集中度处于历史高位。外资布局存在逆周期性,2019年纳入国际指数公司因素有望为A股带来约6000亿元增量资金。保险资金偏好金融地产,社保基金重仓大市值股。私募基金投资顺周期,产业资本投资逆周期属性强,但本轮市场下跌后净增持并不显著。游资交易重新活跃,散户持股市值和交易占比持续下降,A股机构化加速。浮盈市值占比和换手率表明投资者处于浮亏状态,交投清淡。2018年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养老目标基金成立取得较大进展,未来将带来较大规模增量资金。

  投资者结构去散户化,高净值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发展较快。我们比较了2010年年末与2017年年末的投资者结构。根据上交所统计年鉴,机构投资者(含沪股通)持有市值占比从2010年的15.88%升至2017年的17.31%。持股市值10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占比从14%降至7%,而1000万元以上的个人投资者从2.6%升至7.2%。表明散户投资者退出市场,高净值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发展较快。

  机构投资者结构多元化,私募基金、外资机构等发展迅速。公募基金在机构投资者中占比从2010年的49%降至2017年的23%,私募基金占比从0.5%上升至5.1%,外资(含QFII与陆股通)占比从1.8%升至8.7%,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类平准基金的持股市值占比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反映了机构投资者从单一的公募基金为主向多元化发展的变化趋势。

  1、公募基金仓位较高,指数化和持股集中化明显

  公募基金持有A股约1.68万亿元,占自由流通市值的8.5%,2018年指数基金规模大幅增长,近三年指数增强型基金增速快于被动指数型基金。指数基金规模的变化对相应指数的涨跌与换手率存在较大影响。公募基金仓位仍较高,公募基金对消费板块配置比例达到历史高位。公募基金配置大市值股的比重和对核心重仓股的持股集中度也处于历史高位。公募基金换手率略高于历史中枢,2013年以来偏股型基金表现好于沪深300指数。

  (一)、2018年指数型基金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