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10年看涨 回购文物:“斗智不斗富”

刘益谦:艺术品看涨10年

新理益集团董事长刘益谦日前出现在保利春拍现场,这位股市投资和艺术品收藏“大鳄”认为,随着股市和楼市的持续低迷,从其中流出的资金正在大量涌向艺术品市场,再加上越来越多抵抗通胀的避险资金的青睐,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配置将成为投资者共识,这必将带动中国艺术品价格整体抬升和艺术品市场的长期繁荣。如果看好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那么艺术品价格将保持持续上涨

“我会到保利春拍现场,看上了一件东西,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出手。”刘益谦在保利春拍前一天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当前股市、楼市的投资机会都不大,越来越多的资金瞄上了艺术品市场,加上通胀预期压力,收藏艺术品抵抗通胀也成为不少资金的一种选择。

刘益谦去年在艺术品拍卖市场砸下12亿元,一人创下了多项中国艺术品最高单价纪录,是中国艺术品跃上亿元时代的重要推手。作为有着将近二十年艺术品投资经验的超级买家,刘益谦收藏口味异常庞杂,从古代字画到现代油画,从珍稀瓷杂到古代家具,从邮币到玉石,无所不包。

刘益谦介绍,过去艺术品市场的主流资金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山西和港澳,这几年江浙民间资金投资艺术品的比重不断增加。如果看好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那么艺术品价格将保持持续上涨。今后中国金融家一定也会像欧美同行那样,成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主力军。

“现在很难说艺术品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必定艺术品的稀缺性谁也不能否认。”刘益谦认为,某一类艺术品在某个阶段许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现象,但总体看来艺术品的稀缺性是决定价值的关键,当充裕的资金追逐稀缺的东西,价格自然会不断创出新高。

回购海外文物:斗智不斗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文物收藏量在10000单位以上的古董商在全球有3000人左右,正是这些不同国家的重量级古董商在全球控制并推动着一个复杂而紧密的文物交易网络。这些年来,这些各有所长、各有所图的古董商们在对待中华文物时却是惊人的一致,即:进入市场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都是为中国人准备的,不管原来为何人所有、现在为何人所得,文玩,未来,都会以天价转让给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大陆的人士与机构。从这些年境外举行的中华文物拍卖中,我们完全可以嗅到这种博弈的气息。

从这些年回流的海外文物看,大约是这些通道出境的:历朝历代的中外贸易、世界各国的来样定货、政府机构的往来礼品、来华人士归去所携纪念品、人口迁徙产生的文物与艺术品移动、政府允许或没有明令禁止销售的历代文物、中外勾结合作的走私文物与艺术品、以文明方式甚至是慈善方式骗取的文物与艺术品、以其它各种方式盗取的文物与艺术品、入侵者作为战利品的文物与艺术品等十类。如此看来,前六种方式出境的文物与艺术品是合法的,其收藏者理应得到中华民族的尊敬。是这些善良而又智慧的人们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份凝固的血脉,为人类文明保存了一份异样的神灵。对于后四种方式出境的文物与艺术品,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当认清这个事实,如果我们花钱买了这些文物与艺术品,不仅有为虎作伥之嫌,而且让自己的投入失去法律的保障与道德的支持。同时,我们还应当算一笔账,据有关机构统计,在世界各国博物馆中,存留有167万余件中华文物与艺术品。因为各国博物馆的体制不同,其中的相当部分是可以进入市场的,所以,中国再高速发展,中国人再怎么有钱,都不可能把流失在海外的文物与艺术品都通过市场的方式、尤其是拍卖的方式买回来。这几年,从日本回流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文物与艺术品,大都成为了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标志性物品,以天价方式出现,照此推理,我们还真没有这个实力完成我们自己的宏愿——让海外“游子”回归故土。当我们的爱国热情为海外商人识为加价筹码时,我们委实需要在热情之余加一份理智:不能让我们的一腔热情被人轻易地兑换成一本万利。

面对这些回流文物,我们应当保持一份矜持,贵州文玩,斗智不斗气。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交学费,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钱可以交给国际古董商导演他们谋划的连台好戏,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钱可以把那些我们的博物馆里并不缺乏、甚至有些富余的文物都买回来堆在仓库里,要知道,我们的仓库里还有不少东西等着国家拨款、民间资助来整理、修复、研究、展览和出版。

其实,我们的许多文物与艺术品在国外博物馆里并没有受到多少委屈,凡属中华民族经典性的东西都被待为上宾,而在仓库里坐冷板凳的,除极少数是因为展览需求不大而闲置外,绝大多数文物与艺术品本身的品质本属一般。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意气用事,而要以有理有利有力的方式,贵州文玩,既保持我们的尊严,又体现出应有的睿智。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思路,当国际古董商利用我们澎湃的爱国热情而肆意抬高中华文物与艺术品的市场价位时,我们可以避其锋芒,一方面,我们可以集中资金,或者引导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收购流失海外的那些文物重器和有影响艺术家的代表作;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国际通用的方式,来收藏世界各国有代表性的文物与艺术品。中华民族的宏伟大厦一定要建立在自己的浑厚历史基础上,也一定要建立在人类的广阔人文环境中。

由此,我们关于海外文物与艺术品回流的思路是不是要开阔一些、清晰一些、主动一些、硬朗一些,套用古诗而谓:君问归期未有期,神州有雨涨天池;何妨共剪西窗烛,自幸人间共吉时。

瞎买画不如去做慈善

我看过很多老板收藏的作品,花了不少钱,却大多乏善可陈。老板钱再多,也是辛辛苦苦赚来的,在没有吃准收藏这潭水有多深的情势下,花了冤枉钱买来一堆有时就是废纸的所谓收藏,真有点帮他心疼钱。这种收藏还不如不收。老板钱多,社会需要帮助的人也多,还不如行行善。

一位身家过亿的老板请我欣赏他的藏品,当代耳熟能详的南北名家他都有,几乎一人一张。我问他,你自己喜欢哪种类型的画?他说不知道,名家总归是好的。我说你喜欢名家没错,但为什么没有黄宾虹、齐白石?你还完全有实力去收沈周、文征明,但你没有。那天亿万富翁有点不快,说明我的话对他有所触动。

收藏并不同于房产开发、产品定位等过分商业化的内容。许多社会化的操作可能与收藏本身不沾边。老板深谙运作之道,自然过分注重名头及收藏数量,却不知艺术价值的重要性。拍卖行热炒的作品不一定是好作品,当代所谓名家的作品也有待历史的检验,宣传过度的中青年画家有的作品还不成熟,这些画家作品之外的附加值高于艺术价值,对于藏家来说就存在较大的风险。附加值越高,风险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