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由私家或名家仿制的宣德文房铜炉涨幅高达十倍

在最近三年的艺术品市场上,明清时期由私家名家仿制的宣德文房铜炉涨幅高达十倍,已经渐渐引起藏家们的注意。2003年11月26日,北京嘉德在著名文物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收藏文物精品专场拍卖会上,21件上乘的明清私家款宣德炉拍出了一千余万元的高价,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据历史记载,宣德三年,皇帝为满足皇宫各大庙坛的祭祀用香炉、书房卧室用香炉以及大殿用熏炉,下旨利用进贡的风磨铜铸造各式香炉,共计一万八千余件,无奈历史的洗礼,最终落得了几乎无真宣德炉可寻的下场,就连明清时期仿制的优质好炉也寥寥无几。

铜炉大事记

中国古代,铜是十分重要的经济,生活,兵工材料,至此历史上的重大劫难中,铜炉自然也首当其冲。

大事一

崇祯铸钱。崇祯为明朝最后的皇帝,内忧外患,多年战争导致国库空虚,崇祯将皇宫内库中珍藏的历代珍贵铜器,悉数交发给宝泉局(国家财政总局),用以熔化铸造钱币,其中包括大量的商周青铜名器和各式宣德铜炉。

大事二

咸丰铸钱。清代咸丰朝,正值鸦片战争时期,大量白银赔款,加之连年战争,清剿义和团等战役,同样导致国库空虚,通货膨胀使得只能大量发行钱币,皇帝无奈将宫廷保存和使用的各类铜器(包括皇室收藏品中的上古青铜器,宣德各类铜炉,建筑上的铜构建)毁掉用以铸钱。

大事三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做枪炮缺乏铜料,在我国大肆搜罗铜器物件,熔化铸造枪炮。

大事四

1950年-1953年,抗美援朝时期,战争所需大量铜作为兵工材料,贵州文玩,民间自发组织收集旧铜,其中自然不乏上好的宣德炉。

大事五

1958年大跃进时期。全民吹响集结号,自发收集“古旧无用”之铜器,纷纷垒砌炉灶“冶炼”铜铁。

大事六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古旧铜炉以“封建迷信”四旧之物的“罪名”,纷纷被运往各地冶炼场销毁。

综合上述六件大事,质优上乘的宣德款、私家款铜炉自然成为了少见难得的古董珍玩,价格更不能与昔日相提并论。

铜炉的鉴赏要点

重量

鉴赏明清铜炉重量是首要的鉴定要点,真正的宣德铜炉是由西域进贡的风磨铜(极为优质的红铜矿)冶炼而成,往往数公斤的铜材经过三炼、四炼,甚至五炼,最终所剩铜材只有一公斤,其铜质之精可想而知,同时为了达到在成品制成后不生锈、皮壳红润光亮的效果,宣德炉在铜质中还添加少量的黄金、白银、水银等贵重金属,用以保证铜质艳美的色泽。明清以来,文人、商家也纷纷仿效宣德炉的冶炼制作方法,不惜重金聘请名匠铸造铜炉,所以优质上乘的宣德款和私家款铜炉虽然体态不大,但往往手感极重,犹如黄金所造。

皮色

上好的铜炉因为铜质精纯,又经过长年炭火的烘焙和软布的擦拭,铜内的水银完全蒸发,黄金和白银的分子从铜内游走到表面,配方的不同使得铜炉呈现不同的色泽。文人赋予了它们美丽的名字:枣红、栗壳、腊茶、蟹青,不同的名字恰如其分地将铜炉的色泽描绘得精准无误。

造型

铜炉的体积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用于庙堂的大型铜炉往往铸造粗糙,而文人专门定造的铜炉,往往不惜工本,至纯天珠,数量却又不会大量生产,一二件足矣,所以大多品位高、铜质纯、造型秀,有的甚至是铜炉中的极品。而这类私家款铜炉和优质宣德款铜炉大部分属于官宦或富贵人家的文房用具、府内祭祀用具,专门定造,现已成为孤品。

款式

明清铜炉因崇尚宣德所制,往往属款都书“大明宣德年制”,但文人、官宦定制之炉多以自家堂名斋号刻于炉上,往往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繁多的宣德款铜炉中反而新颖别致,文玩,其中“玉堂珍玩”、“琴书侣”、“树德堂”、“品竹宅”“宝鼎”、“松月侣”、“飞云阁”、“永存珍玩”、“太极含元”、“水云居”、“长物清玩”、“神仙居”、“允锡家藏”、“梨曲江制”等私家堂名,都是上等优质的明清时期仿效宣德制炉的佼佼者。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收藏价值、文物价值、经济价值和存量稀少程度都优于宣德款铜炉。

包装

古代优质铜炉在当时即为稀罕之物,故包装保存尤为重要,有些上好香炉原配紫檀雕花座、盖,盖上再配以元代白玉炉顶、南红玛瑙炉顶等珍贵配件,可以说,每个配件都是昂贵、奢侈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