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端下也就2亿多人民币

近现代中国书画家谁是第一?张大千还是齐白石?徐悲鸿还是李可染?这样的问题,是不会有答案的,因为艺术评价是“多指标”的,更是主观的,评价者的侧重点不同、喜好不同,给予这些“指标”的“权重”不同,结论就有差别;再争论多少年,也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在拍卖场上,很简单:就看艺术家每平方尺作品的卖价。

傅抱石作品

根据今年12月初发布的拍卖指数排行,傅抱石以每平方尺作品196.6万元坐上近现代中国书画家头把交椅,李可染以138.7万元位列第二;徐悲鸿与齐白石也暂时分出了“高下”,徐悲鸿以每平方尺作品卖价95.9万元略胜齐白石的93.6万元。不过,贵州文玩,12月10日徐悲鸿《巴人汲水图》以1.71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绘画拍卖价世界纪录,这个排行榜单肯定要再动一动了。

拍卖价格当然不能等同于艺术评价。但是,似乎正有越来越多的人把两者划上等号,且不说那些凶猛插足艺术品市场的“纯投资者”,一些舞文弄墨的人也把这样的等式到处写到处说,动机可疑,结果还让不少百姓当了真。正牌收藏家们直感叹近年来“乱套了”,金钱要作艺术的主。

1只瓷瓶与118件青铜器

在拍卖场上,价格与正牌藏家坚持的价值发生错位,是常事儿。藏家一顶真,争议就来了。眼下争得最厉害的,是今年11月一只以516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5.5亿元)成交的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古陶瓷专家任志录很不服气:“这件东西的艺术含量究竟有多大?拨动了竞买者哪根神经?艺术价值真的无与伦比吗?我想画一串大问号!”

相比这个5.5亿元的瓶子,今年嘉德秋拍“简约隽永——明式黄花梨家具精品”全场100%成交,总额也不过2.2亿元人民币,其中还包括了以 4312万元人民币创下黄花梨家具拍卖纪录的一张明代黄花梨簇云纹马蹄腿六柱式架子床。有位老藏家说:“如果有谁拍下这全场拍品,大概可以建一个小型的黄花梨家具博物馆了。若干年后价格回归价值,就那张4000多万元的架子床估计都比那个乾隆瓷瓶值钱。明式家具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的地位有如宋瓷,记录着晚明的文化与文人情趣。董桥先生在他一篇散文里记述,一位国外收藏家将一整套合十多件乾隆剔红文具换了一件明代剔红盒子……这老外倒是真懂明代与清代东西美学价值的高低。”也有雅昌网友说道,“9月13日纽约佳士得推出的思源堂118件青铜器,很多重器都有出处,文玩全部端下也就2亿多人民币,修座博物馆,天天喝茶把玩,等钱用时卖个一两件,放两三年就翻几个筋斗,文玩,这才是享受。”

说也白说,这年头,懂艺术的进不了“拿钱说话”的拍场,谁听?还是指望“若干年后价格回归价值”,让经济学原理来说话的。

外加的噱头常能点石成金

“海外回流皇室背景、名家旧藏、见于权威著录等等,外加的噱头常常能点石成金,令一件平庸的艺术品身价暴涨!”北京一位拍卖公司高层给记者指点价格何以大大偏离价值的一大原因。他以“海外回流”举例说,近年来“海归”拍品数量已接近艺术品拍卖市场年投放量的一半,不少拍品屡创高价,仅今年春拍,北宋黄庭坚砥柱铭》手卷、元代王蒙《秋山萧寺图》立轴等4件“破亿”的拍品均贴着“海归”标签,“最近那只以 5.5亿元人民币成交的乾隆瓷瓶很大程度上也是沾了‘海归’的光。”

有业内人士指出,每年“回流”的中国文物中,大部分其实普通,高质量的不到10%,甚至不少“海归”属赝品,艺术品造假在国外同样存在。还有的,不过是几年前刚从国内出去的新品,在国外歇了几年又以“海归”名义回来。在北京传是拍卖公司总经理贺新春看来,“海外回流”仅说明了拍品来源,与艺术价值无关。但这大实话恐怕也没什么人听。

今年匡时秋拍“锦灰吉金——王世襄藏炉”专场上,20尊王世襄旧藏、并写进了其著作《自珍集》的铜炉“卖疯了”,100%成交,不少买家在竞拍过程中跳级叫价,多件拍品都以高于起拍价数倍的高价落槌。现场有人嘀咕,“不就是冲着‘王世襄’而来?就这三个字值钱!”人去物散,如今的竞买铜炉的大亨们能悟到多少“京城第一玩家”的淡泊境界?不看收藏价值,只看投机价值,海水退潮时,自然看得到谁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