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为谋利而失去良知

2010年,伴随着书画拍卖价格攀上亿元,瓷器收藏也开始疯狂,近80%的邮票价格都出现大幅上涨艺术品投资已成为继股票、基金、房地产、黄金等投资品之外的另一项重要投资理财方式。但是,在繁荣的市场景象背后,收藏品市场中鱼目混珠、赝品纷飞、暗箱操作、金钱利益至上等现象也渐渐浮出水面。

目前收藏界赝品、假货问题非常严重,已经到了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程度。”对于中国收藏行业里的造假成风,中国收藏界的文物鉴赏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深有体会。

“其实文物造假、高仿在中国是自古有之的一个产业,但是不可否认,从历史上来看,当今社会是文物造假、高仿最为鼎盛的时期。”北京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院长李彦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

现代造假技术尤为精湛,很能迷惑普通收藏者,即便是专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家贾先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踏入此行暴富过,也损失过,至纯天珠,见过的古玩玉器之精品不计其数,眼力可见一斑,但即便如此,我仍然不敢说古玩等鉴定有多么精通,因为在这个造假疯狂的年代,需格外谨慎,这一行水太深了。”

“当今文物界、收藏界有些人只讲获取不讲奉献,只重金钱不重品行,以市场为风向,以拍卖为目的,缺乏诚信、丧失操守、利益熏心,一切向钱看。有些鉴定家在高额红包的诱惑下,即使是假的也鉴定为真,还有一些‘李鬼’式的鉴定家指鹿为马,看钱而定。而有的则是内外合谋,将真的文物、藏品鉴定为假的,让其流出境外,又将境外流入的膺品鉴定为真,以高价抛出。更有甚者为谋利而失去良知,不惜以身试法,在相当程度上败坏了文物界、收藏界的人文传统、生态环境、行业秩序和职业道德。”贾先生说。

实际上,在收藏行业里,,造假已渐成产业化之势,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固定的集散地。据称,全国90%的仿制红山玉产于辽宁地区;仿制良渚玉大部分产于江浙一带;仿制齐家文化玉器则主要集中于甘肃;战国、汉代玉器则是河南、安徽等地区最盛。

收藏里的陷阱多,不少藏家都交过“学费”。对此,李彦君表示,藏家上当受骗,一方面跟收藏者心态不成熟、收藏知识与经验不足有关,文玩容易被“捡漏”的可能性所诱惑。另一方面,也跟专家机构的诚信有关。他认为,相应专家鉴定体系的不完善是导致文物造假形成“产业链”的原因之一。在他看来,中国应该建立完善的鉴定专家队伍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假拍卖、假专家等现象。

贾先生表示,中国的文物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凝聚与象征,作为收藏界的大家,不应以利益为驱使而丧失国性,而作为国家的相关部门,对于收藏界行业的监管与整治也显得尤为急切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