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善本遭游资爆炒

据报道,近日国内有买家以1300多万人民币从日本购回一部宋刻孤本《钜宋广韵》(南宋福建麻沙镇刘仕隆宅刻本)再次引爆市场对古籍市场的看点。

善本市场能有这样的红火,其背后自有道理。从拍卖行的引入到资本的热炒,实质却是在于古善本高价值和高稀缺性。

拍卖行是直接媒介

“古籍善本,藏界风流”、“乱世散书、盛世聚书”每逢古籍善本拍卖会前,文玩,这样的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四散传播,抓挠得人心痒痒。

3月22日下午嘉德第25期拍卖会之古籍善本专场,几乎座无虚席,连拍卖场外的视频屏幕前聚拢的都是人,个个神情专注。

然几何时,古善本的价值尚不为普通人所知,虽然中国嘉德自1993年起就首开善本拍卖,无奈当时民间懂古籍善本的人甚少,市场一直波澜不兴。

一幅经乾隆皇帝题跋的画,虽然其题于画面留白之处,画面效果已遭破坏,却非但未贬值,反而受哄抢,而一部宋刻孤本,其文献价值无可比拟,又有多少人明白呢?

由量变到质变,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如果没有拍卖行的助力,古善本的价值将永远被雪藏,世人对古善本的认知始于拍卖行的推动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委员、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陈先行认为标志古籍收藏进入新时代事件是450万美元买得“翁氏藏书”,这是11年前的事情了,当时,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图书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还共同在上海图书馆多功能厅隆重举行了“常熟翁氏藏书转让入藏仪式”,共计80种542 册珍籍正式收藏于上海图书馆,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大事。

而由此,人们才如梦初醒:古籍原来可以那么值钱

此后,拍卖行对古善本收藏热的助推作用愈加明显至纯天珠,各拍卖公司加大了对古善本的征集和拍卖力度,由此也连环吸引了不少藏家提供藏品,以前拍卖会前征集善本拍品异常艰难,而现在则是一呼百应,每场善本拍卖,少则上百本拍品,多则上千本。

可以说,古善本的价值推广,拍卖行功不可没。

资本逐利大推手

一个巴掌拍不响,仅有拍卖行的空吆喝,无人捧场接手,古善本的价格水涨船高万万不能。

据陈先行称,在当下热闹的善本收藏市场上,真正懂书、爱书的藏书家少之又少,许多一流好书几乎都让私人得手,学术研究机构反而被越推越远,不少人只是为了投资而收藏。我们将这群人冠名为“投机客”。

古善本热从根源上说也是金钱逐利使然。梅?摩艺术指数研究报告称,从1960年至去年三季度,艺术品投资回报率为每年10%(以美元计算),堪比美国蓝筹股,较投资黄金回报率高一倍。

这么高的回报,游资自然不会错过至纯天珠,尤其是在房市承压、股市不振的情况下,艺术品市场就成了逐利场所。统计显示,2010年上半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较 2009年下半年的资金增量达到100亿元,预计全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资金增量为200亿元,接近2009年的成交总额。

尽管古善本不是普通人就能够弄得明白的东西,但对于炒作过葱姜蒜的游资来说,这不算什么,再怎样不懂,古善本总是比葱姜蒜要有价值得多。

种种迹象表明,游资入市爆炒艺术品获利似乎已确定无疑。

在嘉德古善本竞拍现场,不少脸色黑红、各色口音、拉着不是那么干净的大号行李箱的人出现在现场,此次嘉德古善本拍卖多数藏品千元起价,但这些人不耐烦于频频举牌,通常一口报价,直接将拍品价格拉升至10倍以上

“唉,这些人……”一位从天津赶过来的退休老教师不住叹息,老人只能举得起万元以下牌子,但只要这位老人举过牌子,拍品价格就犹如坐上火箭般直往上冲。

“收藏干什么?拿一段就卖了。”记者询问在场多位参拍者拍卖的目的时,回答一致的整齐。

老收藏家们正被资金的冲击而边缘化,靠免费的预展“养养眼”、“解解渴”成了常态,在正式竞拍之际,尽管在举牌,却是在替电话另一端把关竞拍。

此外,除了游资,一些机构资金也加入这个热闹的市场,比如艺术基金,他们的目的是为客户理财,逐利性更强,加入的越多,古善本市场上涨得更快。

稀缺性

游资在炒作葱姜蒜时,都会放出口风,制造消息称这些东西将减产,从而顺利拉抬其价格。这里体现了两个内涵:一是价值,二是稀缺。葱姜蒜人人天天都要食用,故其有价值,减产意味着市场上可供数量将减少,将造成稀缺,当下必然选择是储藏。

由此引申出一个意思,某物遭炒作的前提是要有价值还要稀缺。

所以,古善本之所以遭爆炒,究其根追其源,就是价值性和稀缺性。

古善本有价值自不必说,其中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考古价值都相当高。稀缺性也很好理解,古善本犹如“一口舀得干的井”,不同于书画,古书能流传下来的本身就不多,堪称善本的古籍存量固定,而且重量级的善本都已经被国家馆藏研究,即便是个人藏家,真正的藏家一旦得到就很难再出手,如此一来,只进不出,造成市场上善本越来越少。

比如,国内目前所能找到的宋刻本总量不超过1200本,多数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在嘉德古善本拍卖现场,少有宋刻本,多是明清、民国居多,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必然也会越来越少,市价上扬是早晚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