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因为我的归纳型逻辑

投资之前先要了解艺术史

艺术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千年中,艺术家主要为宫廷和上层阶级创作,题材主要是反映皇室生活和宗教内容。欧洲艺术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改革性发展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大师们把几何学融入到艺术领域里,深入研究相关的学术理论。在中国清朝早期,意大利油画家郎世宁率先把这些技法引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中。中国清朝末期的戊戌变法以及之后的辛亥革命时期,鼓励艺术家出国深造,把西方油画技法引入中国。

在中国艺术经历上述两个重要发展时,西方艺术也发生着巨变,重要的标志是印象派的诞生。自从印象派诞生以来,艺术自由化迎来了许多新思潮。从某种程度上讲,表现主义受印象派的推动,在表现手法上更自由化,更注重感官上的抒发。今天我们所谓的抽象艺术,其创始人为马蒂斯,他延续艺术创作的自由性,对自然物象做主观性描绘,削弱描绘自然物像,强调主观情感的表达。

怎样审视艺术品

一件艺术品里包含的关系和模式是最重要的。我之所以可以从不同类别的作品中看到相似的模式,许因为我的归纳型逻辑,而非演绎型逻辑。所以,我喜欢发现有创意的事物:这种新奇和独特的事物,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对关系和模式的理解,并通过一种新颖和创造性的方式表现出来。

很多被人们称为“天才”级别的艺术家,尤其是那些比较当代的抽象派画家,他们的作品我并非都喜欢。然而,我却喜欢很多不太写实的类别,比如印象派、表现主义,还有一些现当代抽象派作品。我期望一个画家具有优秀的基本功,想知道他的抽象创作来源于扎实的基础,是在对线条、色彩等各种关系有深入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抽象创作,而不是随便往布面上抹颜料,幸运“创作”出的“佳作”。

几年前我来到中国,开始涉足中国艺术品的收藏。我发现,中国有很多尺寸非常大的作品,也有很多拘泥做作的“小女孩题材” 的作品都比较受欢迎,这是中国藏家的喜好。同时,还有一点困扰我的是,有不少缺乏经验的新兴收藏家或画商,他们怀着“艺术可以赚钱”的心态进入市场,把艺术品和证券、房地产市场完全画等号,忽略了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而作为一个专业投资者,我认为真正可以获得高回报的投资并不是媒体力捧的对象,因为那已经为时过晚。

曝光率高未必回报高

好的艺术品,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像一些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风景画,或者一些历史纪实作品,它们记录了很多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不复存在的景象。从 20世纪早期留学海外的那批中国画家的作品里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们所表达的情感。他们学生的作品也不错,描绘的很多乡土景色都已经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中被工厂所替代,这是这些作品的珍稀之处,向世界展示了历史的痕迹。

虽然其他画商可能会更关注时事热点题材,像政治性浓厚的题材,这些作品容易引起国际视觉的关注,可在我看来,中国艺术品的一个独特价值是少数民族题材。在当今的中国,文玩,仍有很多少数民族过着传统的生活,穿着带有民族色彩的服装,,他们是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代表。还有反映真实生活的题材,像描绘农村城市化方面的题材,这些都是当代中国生活和变革的真实反映,相信这些作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显价值。虽然政治题材也是社会纪实的一类,但很多时候,画家创作这类题材是为了引起关注。只要是真正有创意的艺术品都值得考虑,但收藏投资者要先了解美术史,才能分辨出创新与间接抄袭的区别。

总体来讲,文玩,我给中国藏家或买家的建议是忽略“越大越好”的惯性思维,一定要重视作品的内涵,而非尺寸决定其好坏。忽略那些矫揉造作的漂亮女孩、微笑的红脸男人、已成灰烬的佛像和被刻意毁坏的火车之类的题材,那些都是哗众取宠的主题。老子言,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哗众取宠的主题就像昙花一现,终究不能成为永恒的经典。

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描绘社会纪实类作品上,还有那些生动有趣的风景画以及真实的人物描写。或者,尝试着开拓思维,关注一些更好玩、更新颖、更耐人寻味的作品,像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风格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受到更高的评价。在选择作品时,首先应该忽略艺术家的名气和投资价值,关注那些让你赏心悦目的作品,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价格合适,那就买下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最起码,它能让你观赏,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同时,或许在金钱上也会得到可观的回报。

记住,真正可以获得高回报的投资并不是那些曝光率高的项目,而是一些还没有被大众发现的领域。市场中无效率的那部分往往是最乐观的投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