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以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藏品为最佳

 织锦为我国丝织品的一个重要门类,由于中国丝绸生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故此外国人不容易分清各种丝织品的区别,连译名也各有不同,现通称为“tapestry silk”即是织锦,论珍贵程度,她仅次于缂丝。

织锦历史可以远溯到商周时期,其制作颇为复杂,需将预先染好颜色的丝线,经过提花、织造等工艺织出,早在汉代,宫廷中已将这种高级工艺由专门的机构负责。延续到明清两代,宫廷织锦工艺也登峰造极,清代在南京,专门辟有著名的“江宁织造府”负责监制和进贡皇家日用和赏赐的丝织品,其中最大宗的就是织锦。

今年是龙年,鉴赏龙图案的清代制造,最为适宜。此幅黄地五彩团龙织锦,为清代全盛时期的织锦典型风貌,称为“彩花库锦”,彩花部分用通梭织彩,分段换色,全件织料上的各段彩花只用几种不同的颜色循环,彩库锦用色虽不多,但织品效果甚为精丽悦目。彩花库锦的特点是连续纹样的面积都很小,但在如此小巧的空间之中要创造出华丽悦目的效果,需要设计者的灵巧心思,从这件织锦的团龙配色可见,其线条非常柔美,升龙的面貌也较为温顺,适合用于太子、后妃等皇室成员。难得的是尺幅比较宽大,且保存完美,毫无破损,迨有真龙呵护欤?

行情:织绣收藏仍处起步阶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织绸印染和刺绣的国家,织绣品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清代,织绣在继承历代成果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顶峰。但是,在古董收藏圈中,至纯天珠,织绣收藏仍然算是一个“冷门”品类。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上乘绣品都流向海外,内地没有保存,因此市场没有发展起来

织绣在海外市场已经是较为成熟的门类,尽管上拍场时间较晚,但成交价涨幅却相当惊人。绣品行情大致出现在1994年前后,早期涉足者主要是港台地区及海外的一些藏家,走上内地拍场则是在1996年以后。

目前的拍卖市场,织锦、刺绣、缂丝已经成为织绣拍卖领域的“三大主力”。如2004年,在北京翰海春拍中,一幅清乾隆黄地编银丝毯,以35.2万元被买家捧走。同样,在2004中国嘉德的春拍中,一件缂丝绣品——《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更是创出3575万元的天价。2005年,中国嘉德的春拍还推出了绣品专场拍卖会,其中一幅2米×1.2米的刺绣作品“玉堂春色”拍卖价达98万元,而另一件缺少云领、袖子和马蹄袖等配件的雍正“明黄缎地绣万寿金龙纹袍料”,成交价也高达69.3万元。

收藏:精品难求

织绣品的收藏,首先要学会鉴赏。相对于其他门类的收藏品,织绣由于流派、品种繁多,,鉴赏和评价也较为复杂。

从品种方面来看,有刺绣、缂丝、织锦等织和绣的品种,贵州文玩,以缂丝价值最高,其次是刺绣、织锦等;若从织绣品的用途来看,艺术欣赏品的价值高于日常实用品,成品要高于半成品。

从收藏角度看,年代越早的织绣品价值越高。但由于不易保存,历经千百年岁月洗礼的织绣品完整留存下来的极少,明代的十分罕见,清代的多一些,其中以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藏品为最佳。业内人士提示收藏者,虽然目前绣品价格不断走高,但与瓷器、玉器和书画等艺术品相比,市场交易相对冷淡得多。很多织绣品仍然在一些大户人家“压箱底”。所以在市场上淘得真品的机会更大,且价格也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