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翠蓝、灰蓝、淡蓝几种色调

明清:从“克拉克瓷”到广彩

明代瓷器的大量外销,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叶文程说,文玩,在T·沃尔克编著的《瓷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一书中,记载了公元1602年至1682年,即明末清初的80年间,仅荷兰人贩运我国瓷器就达1600万件以上,其中主要是景德镇、福建平和及广东潮州地区所生产的一种被命名为“克拉克瓷”的外销瓷。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截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因不明产地,欧洲人就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 克拉克瓷的特点是宽边,在盘、碗的口沿绘分格及圆形开光的山水人物、花卉、果实等。克拉克瓷的生产可分万历至清初和康熙两个时期,前者为开光的青花瓷,后者则胎薄。万历克拉克青花盘使用浙料绘画,有翠蓝、灰蓝、淡蓝几种色调,运用分水技法,形成三至四个色阶,为康熙青花的成熟奠定了基础。叶文程特别谈到:“外销世界各地的克拉克青花瓷盘,其典型的开光装饰特征,跟中国传统纹饰大异其趣,与伊斯兰文明的开光装饰有着诸多共通之处。”

雍正和乾隆年间,大量出口的外销瓷,直接来样加工,画上了西洋画,正是在这个时候,广彩出现了。“当时广东没有好的瓷胚,就从景德镇订购运到广州,再按照国外提供的样式进行加工。广彩的花色、品种大部分比外销的青花瓷要好,质量更高一些,值得重视。”

但对于外销瓷的回流文玩,叶文程特别强调,一定要看是哪里生产的,品质如何。“陈设品的艺术价值通常要高一些,普通的实用品大多没有太高的艺术性。现在因为国际经济不景气,很多国外藏家想出手中的藏品,我们一定要认真审视,按品质来论价。毕竟外销瓷是古陶瓷中比较小的门类,不算太重要。而且好的多数藏在国外的博物馆,回流量有限,加上良莠不齐,文玩,所以不能作为收藏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