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参与铁路建设的时间只有数年

中国侨网广东五邑大学的谭金花副教授访湾区,参加斯坦福大学活动。(美国《世界日报》/李晗 摄)

广东五邑大学的谭金花副教授访湾区,参加斯坦福大学活动。(美国《世界日报》/李晗 摄)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华人赴美的移民故事,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但因为一手史料匮乏,学者也在发掘创新的方式,来揭开100年多前,甚至200年华人在美国的喜怒哀乐,有血有肉的生活故事。

   恰逢今年是横贯美国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竣工150周年纪念,因此大量参与兴建铁路华人劳工历史也备受瞩目。来自中国广东江门的广东五邑大学副教授谭金花(Selia Tan),将出席斯坦福大学的纪念活动,讲述铁路华工的历史研究

   此前极少有人关心这部分铁路华工的个人生活,学界和文化界也都普遍认为,这些华工是来自中国贫穷地方,且没有太多对他们家乡的研究。如今学者为了研究他们,也在探讨是否能够找到他们当年的书信,者写的日记等材料。

   但是谭金花表示,当年的铁路华工,实际参与铁路建设的时间只有数年。她说,她能够找到早期华工参与到铁路建设,就是1864年,即在当时的工资发放表上能够看到华人的名字。当时距离竣工还有五年。铁路竣工之后,大批华人也都各自前往不同地方,有的经商,有的开洗衣店等,各不相同。

   她说,这部分华工,因为在修建铁路时经济状况都比较拮据,因此写信、写日记的习惯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斯坦福大学前些年收到五邑大学的邀请,和广东省考古中心三家机构一起联合研究,在开平仓前村进行实地研究的三年项目。这样的实地考古研究,从得到的对象和细节线索,来分析、重塑这些华人的劳工生活细节。

   他们发现,其实当时的四邑居民,生活和视野已经非常国际化,使用的餐具也相当现代化。这也让斯坦福的学者们觉得“不可思议”。

   斯坦福大学将在4月11日下午举行铁路华工的纪念活动。(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