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考古发掘工作启动 有望揭开“活人活马”陪葬真相

  西部网讯(记者 鲁鹏飞)4月9日上午,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考古发掘工作启动仪式在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举行。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宣布考古发掘工作启动。

  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为研究先秦陪葬制度、军队编制规模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此次车马坑考古发掘工作,将揭开先秦社会活人、活马、真车陪葬的历史真相,对研究先秦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发掘有望揭开“活人活马”陪葬历史真相

  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是1977年在勘探秦公陵园时发现的,位于秦公一号大墓东墓道南侧,平面呈凸字型,东西长86.3米,南北宽20米,深14.6米,是秦公陵园中迄今发现较大的一座车马坑。根据勘探资料显示,坑内埋有3列车马,这种真车活马的随葬形式是秦始皇兵马俑的前身。2014,在国家和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建成车马坑保护展示大棚。2019年3月,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考古发掘工作获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考古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发掘工作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牵头,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和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协助,至2019年12月结束。

  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了解到,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为研究先秦陪葬制度、军队编制规模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此次车马坑考古发掘工作,将揭开先秦社会活人、活马、真车陪葬的历史真相,对研究先秦历史文化,传承秦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卓越非凡的智慧,推进宝鸡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次活动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文物局、凤翔县人民政府主办,启动仪式上,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李斌宣读了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考古发掘证照,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介绍了车马坑考古发掘工作计划,宝鸡市委常委、副市长曾德超做了讲话,与会领导、专家给考古队员授予手铲。仪式由宝鸡市文物局局长王若鹏主持。

  发掘将为秦雍城遗址的展示和研究增加新亮点

  宝鸡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境内历史遗存丰富,大遗址众多。雍城是秦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座都城,秦自公元前677年至公元前350年在雍城建都达327年,先后有20位秦国国君在此经营,为秦国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雍城地面建筑虽然已经荡然无存,但地下遗存丰富。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雍城遗址,分布面积约50平方公里,分为城址区、秦公陵园区和国人墓葬区三部分。

  秦公一号大墓位于秦公陵园区,是雍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公一号大墓考古发掘开始于1976年,到1986年发掘结束。这次考古发掘占据了我国考古史上五个之最,即:国内迄今发掘出的规模最大殉人最多、"黄肠题凑"椁具等级最高、出土最早墓碑实物、发现刻有铭文最早的石磬的墓葬。同时,墓葬形制和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对于研究先秦社会形态、丧葬制度等具有重要价值。这次考古发掘也掀起了先秦历史文化研究的热潮,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秦公一号大墓陪葬车马坑是1977年在勘探秦公陵园时发现的,位于秦公一号大墓东墓道南侧,是秦公陵园中迄今发现的较大的一座车马坑。2003年,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对车马坑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深度已经达到8米多,但由于当时保护设施不到位,考古发掘被迫中止。对秦公一号大墓的保护和考古发掘一直以来是各级政府、文物部门、专家及社会关注的重点。

  2000年,在省考古研究所的协助下,当地村民利用秦公一号大墓原址建设了“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博物馆”,2007年博物馆改制为国有博物馆,保护利用力量进一步加强。2015年,在国家和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建设车马坑保护展示大棚。同时由省考古研究院编制考古发掘方案,启动车马坑考古发掘执照申报工作。经省、市不懈努力,今年3月,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考古发掘工作最终获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

  秦公一号大墓陪葬车马坑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必将为秦雍城遗址的展示和研究增加新亮点,为周原雍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宝鸡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积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