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并不是都可以拿来引用

  河南方面公布发现曹操墓后,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研究员唐际根一直在关注此起彼伏的社会舆论,但直到1月6日下午,这位30多年来坚持在安阳殷墟考古的考古队长才对曹操墓事件发表看法。唐际根表示,其实除了河南省考古所公布的6条证据外,还有更多新的证据证实这就是曹操墓,“只是发布方没有将这些证据做很好的梳理,否则就不会引发后边那么多反对质疑的声音了。”

  唐际根负责发掘研究的殷墟遗址,离发现曹操墓的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不远。曹操墓出土后,唐际根也曾到考古现场实地踏勘过。

  2005年就基本能断定曹操墓址

  事实上,早在2005年,唐际根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就曾经站在现西高穴村一带的曹操墓顶田地里,“站了半天”,“那时已基本能断定曹操墓就是脚底的这座东汉末期大墓”,据唐回忆,当时他正在央视录制一套节目,对方问主不主张发掘,从而证实考古推论,唐表示不主张挖掘,“对曹操这样的大英雄,还是尽量让他安息的好”。

  “最近我接到一个电话,建议我捍卫学术尊严,所以我才站出来说话”,昨天下午,唐际根研究员表示,其实除了河南省考古所公布的6条证据外,还有更多新的证据来证实这就是曹操墓,“只是发布方没有将这些证据做很好的梳理,否则就不会引发后边那么多反对或质疑的声音了”。

  质疑曹操墓,网友学者没做足功课

  多年从事一线考古的唐际根说,考古本身是一件非常严谨的推论工作,而且首先是从实物证据出发,再来进行严格的逻辑推论,最后再去比对、映证可信的信史或文献资料,只有来自前面的考古推论与后边的信史史料一一咬合时,才能得到可信任的考古结论。

  唐际根表示,就曹操墓来说,从现在已经考古发掘出来的一系列实物证据,都一一推论指向:墓主有很高身份、墓地在邺城附近高岗、此人生活年代为东汉末年、脖子或脑袋有毛病、称魏武王等。再用这些证据和推论去一一咬合历史文献,结论非曹操不疑。

  “历史上的文献材料很多,但并不是都可以拿来引用,比如成书于西晋时期的《三国志》即比较可信,《元和郡县志》也比较可信,但元代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倒不一定全信”。据研究,唐代之前,曹操墓一直都有明确记录,不曾有疑,北宋以后由于“抑曹尊汉”,才有了曹操形象之曲解。“对考古学而言,通常是将考古实物发掘作为第一位的证据材料,建立一个解释模型,然后再去与相关文献作一一比对,最后得到结论,而不是先文献再推论”,唐际根认为现在对曹操墓的质疑,包括网友和部分学者都没有做足功课,好好研究相关证据,往往以单条证据或假设来意图推翻现有考古结论,这是不可能的。

  “曹操墓中无墓志铭也不意外”

  昨晚,一周前从安阳考古现场暂回北京休息的唐际根还与撰写博文的倪方六进行论战。“倪认为在曹操墓中应该找到墓志铭,才能说明是曹操墓,可实际上墓志铭一般只用于社会中下阶层,并不适合地位很高、位近王侯的曹操本人”,唐际根说,从历史上看,北宋以后,大英雄曹操的形象被篡改,事实上曹操一生未篡过汉室、也从未设过七十二疑冢,“既然一生未称帝,那么就既不适合在墓中放墓志铭,也不适合用皇帝常用的哀册,不用(墓志)也属正常”。另外,唐表示,尽管东汉之前也存在墓志铭,但曹操生前的东汉末年,恰恰是墓志使用并不普遍的年代,如今出土最早的墓志,也是南朝刘宋王朝时期的墓志铭,曹操墓中无墓志铭也不意外。本报记者 杨晓红

  相关新闻

  老村官龙振山:

  “我推测的曹操墓仅隔38米”

  与出土曹操墓的安丰乡西高穴村相邻,今年64岁的渔阳村党委副书记龙振山老两口,数十年来一直守着一个独一无二的家庭博物馆。早在1998年,平时喜欢研究历史的龙振山就声称已经预测到了曹操墓,“与现在发现的墓址相差38米,原先测定的地点要在更北边一些”,昨天下午,龙振山对记者表示。

  平时种地经常刨出古铜废铁

  靠近漳河南岸的渔阳村,具有6000多年历史。村子占地4平方公里,文玩,全村1000多户人家,眼下村里2/3的年轻人都已外出打工。平时村里人种地挖坑,经常无意间就能刨出好些古铜废铁来。

  1974年,在村里挖树坑的龙振山,一时挖出了许多碎陶片。龙振山不认得这些陶片,但他很感兴趣,贵州文玩,便去了安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他是商代陶片,并嘱咐他多收集一些。从那次起,龙振山开始在村里及其附近地带,陆陆续续收集那些从地里刨出来的古物,并整整持续了35年。

  目前,龙振山的家庭博物馆藏品已多达1000多件,包括铜器、石器、陶器、瓷器等,文物年代也从仰韶文化时期一直持续到近现代。“可以说历朝历代的文物都有,从仰韶文化到夏商周、两汉直至元清时期,主要都是民用器物”。

  鲁潜墓志记有与曹操墓间隔

  1998年,西高穴村负责为砖厂开挖土机取土的徐玉超在做工时,从土里挖出来了一块鲁潜墓志,且墓志上清楚记有鲁潜墓与曹操墓间的相对位置。龙振山得知后立即向徐玉超了解情况,并拓印了鲁潜墓志上的碑文碑文记载:(鲁潜)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二十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于是龙振山按照墓志上的指示,将所记载的步数折算为米,在西高穴村西南进行实地丈量,并辅以地方志记载和当地地理方位推论,确定了一块麦田。

  1999年,龙振山将其发现写成论文,“因为自己是个农民,稿子一改再改,直到2004年才得以发表”,龙振山称文章出来后,央视四台也曾一度来此拍摄寻找曹操高陵,“那时就已经基本确定曹操高陵与西高穴村有必然联系”。“从现在已出土的曹操墓来看,我当时所推测的地点,在现墓址之北,与现墓址仅隔38米”,龙振山表示,贵州文玩,对如今已经发掘出土的曹操墓没有任何质疑。 本报记者 杨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