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考古调查情况表明:小白礁Ⅰ号沉船所处的海床南高北低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9 05:18 我要评论( )

小白礁,位于浙江象山县渔山列岛,石浦港东南约27海里。2008年11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合作开展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时,考古人员在距小白礁20米左右深的海床里发现了一艘木质沉船,命名为小白礁Ⅰ号。象山小白礁Ⅰ号

小白礁,位于浙江象山县渔山列岛,石浦港东南约27海里。2008年11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合作开展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时,考古人员在距小白礁20米左右深的海床里发现了一艘木质沉船,命名为“小白礁Ⅰ号”。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堪称继“南海Ⅰ号”、“南澳Ⅰ号”之后的重大水下考古发现,备受瞩目。

这项水下考古发掘自今年5月11日正式启动以来,目前已进入潜水发掘阶段。今天,记者前往象山小白礁,近距离观察打捞现场,探秘这艘沉睡百年的商船。

龙骨等构件保存较好

清朝道光年间,一艘满载大量精美青花瓷和宁波特产梅园石的商贸货船从明州港(今宁波港)出发,沿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出发不久便触礁沉没。直到一百多年后,这艘船的“遗址”才被人们发现。

考古调查情况表明:“小白礁Ⅰ号”沉船所处的海床南高北低,遗址最低处水深20—24米,,最高处水深18—22米。船体残长20.35米、残宽7.85米。沉船遗址散布范围长23米、宽11.2米,沉船表面被海蛎壳夹沙堆积。船体上层和船舷等高出海床表面的构件已不存在,但龙骨、肋骨、隔舱板、船底板等主要构件依然保存较好。

考古直播指挥部专业组副组长孟建耀告诉记者,“小白礁Ⅰ号”古沉船出水后,将实施现场保护、过渡期保护、脱水、脱盐、修复、定型等一系列技术性手段。经修复后,这艘古沉船有望在北仑港口博物馆永久入户。

打捞设备国内最先进

今天下午1点,记者乘坐快艇从石浦港出发前往渔山列岛,海上风很大,快艇随着汹涌的海浪摇摆幅度极大。近2小时的艰难航行后终于到达打捞现场,打捞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考古队队长林国聪介绍,今年5月11日开始水下考古前已准备了一年。现场考古人员近40名,都是从北京、安徽、浙江等地水下考古队调集来的精英。此次打捞设备是国内最先进的。林国聪说,海上打捞有“三怕”:风浪大、水下暗流和水下能见度低,这些困难在这里都遇到了。

据了解,发掘计划分两步:今年完成船载文化发掘与船体测绘、采样鉴定、保护方案编制等工作;2013年,实施古船船体打捞发掘工作。沉船出水后还面临着修复和保护的世界性难题。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孙键表示,今后将直接在水下对“小白礁Ⅰ号”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发现一枚罕见西班牙银币

林国聪向记者介绍,目前已采集出水器物518件,其中包括一枚罕见西班牙银币和“盛源合记”玉印章一枚。器类主要包括瓷器、陶器、铜器、锡器、石器、木器等。瓷器器形有碗、盘、杯、器盖、罐等,多为青花,器底多是篆书“道光年制”,少量有“嘉庆年制”字样;陶器器形有罐、壶和砖等;铜器主要为铜钱,包括“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及日本“宽永通宝”、越南“景兴通宝”等。多数器型规整、纹样精美、品相良好,具有较高的文物、科研和展示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2019-01-01 23:03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2019-01-01 22:27

  • 茶陵古城墙迎熏门考古勘探

    茶陵古城墙迎熏门考古勘探

    2019-01-01 20:09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