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百科

以及大征礼中抬送礼物的行列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9 10:46 我要评论( )

150余幅版画、地图及12本17至19世纪西方人士介绍中国的游记汇聚世纪坛 1858年《泰晤士报·图文版》刊登的紫禁城及北海鸟瞰图。本版图片由世界艺术馆提供 ■同治皇帝大婚 1872年(同治十一年),威廉·辛普森在《伦敦新闻画报》上发表了系列作品,向西方读者

150余幅版画、地图及12本17至19世纪西方人士介绍中国的游记汇聚世纪坛


以及大征礼中抬送礼物的行列

1858年《泰晤士报·图文版》刊登的紫禁城及北海鸟瞰图。本版图片由世界艺术馆提供


以及大征礼中抬送礼物的行列

■同治皇帝大婚

1872年(同治十一年),威廉·辛普森在《伦敦新闻画报》上发表了系列作品,向西方读者及时报道清朝同治皇帝的大婚过程。    除了不能进入皇宫以及皇后娘家的宅邸以外,威廉·辛普森记录了这场大婚展现在公众面前的全过程,包括位于西城丰盛胡同的皇后娘家的大门、逢迎礼中的“仪驾”、“凤舆”、“册亭”和“宝亭”,以及大征礼中抬送礼物的行列。


以及大征礼中抬送礼物的行列

■光绪帝北海坐冰橇

光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失意的皇帝之一,一生都被慈禧太后操纵。不过在他人生中也有快乐的时光。1895年冬天,光绪帝曾在北海太液池上坐着冰橇,享受冬趣。他乘坐的冰橇是奥地利皇帝送给他的礼物,《伦敦新闻画报》的驻京记者弗兰克·戴德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难得的场景。

以及大征礼中抬送礼物的行列

■毁于战火的清漪园

在1860年(咸丰十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烧毁了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与其同时罹难的,还有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    就在大火燃起之前,《伦敦新闻画报》的特派战地画家兼记者查尔斯·沃格曼,采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这一即将消逝的影像。


以及大征礼中抬送礼物的行列

■观测日食

康熙朝曾出现过几次日食,当时的中国人对于天文现象大部分是迷信而恐慌,但也有少数开明人士开始观测并记录这种奇特的自然景观。西方传教士萨金特通过一张版画详细地描绘这样的场面:一边是迷信的官员俯伏在地,,祈求天狗赶快离去;一边是官员利用西方传来的望远镜观测并记录日食。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统一在一张画面中,丝毫不亚于现在的优秀摄影作品。

以及大征礼中抬送礼物的行列

■老北京“提笼架鸟”

发表于1873年(同治十二年)的一幅风俗图像,极为生动地描绘了当年的北京人遛鸟的景象。北京人所谓的“提笼架鸟”,实际上指的是针对不同种类的鸟采用的两种不同的饲养和调教方式,笼子里养的是鸣禽和观赏鸟,而架上调教的则是表演技艺的“花红鸟”。为了标识这一画作的职业属性,作者特地请人在画面上的一幅招幌上写下了“伦敦钮乎斯(London New s)”几个毛笔汉字。


以及大征礼中抬送礼物的行列

■消失的安定门城楼

1861年,《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幅具有强烈时代烙印的安定门版画,城门上插着英法联军的旗帜。而在前一年9月,英法联军就是从这里侵入北京城。1915年,北洋政府拆除了安定门的瓮城。1969年,由于修建地铁,安定门城和箭楼都被拆除。


以及大征礼中抬送礼物的行列

老北京俗称“四九城”,“四九”指皇城四个城门、内城九个城门,现存的除了德胜门、东便门、正阳门、天安门(永定门为2005年复建)之外,其他的城门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留下的只有古籍文献中的只言片语和历史照片里的浮光掠影。

可早在照相技术诞生前的一百多年,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使团的随团画家们就用另一种方式,不但记录下了北京城的城门楼子,更把帝都京城的人文风貌直观地传递给了西方世界,掀起了东西方交流的第二次高潮,这就是西洋版画。

从 11月12日起,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推出了“帝京‘印’像——西方版画中的老北京”展览。作为该馆2009“回望中国”主题年的收官之作,展览通过 150余幅版画、地图及12本17至19世纪西方人士的中国游记,重新发掘、品味明清老北京的人文风情与世代沧桑。

■纵观清朝300年

■绝大部分为铜版画

此次展出的150余幅版画创作时间从17世纪初期到20世纪初期,历史跨度达到近300年,几乎涵盖了清朝立国以来所有皇帝的肖像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皇家庆典礼仪,到平头百姓的婚丧嫁娶,清王朝沧桑变迁汇聚,风土人情一览无遗。

顺治和两位皇后的肖像,康熙晚年的“千叟宴”,乾隆接见英国使团,同治大婚,庚子之变(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光绪返京。这些过去只能依靠历史典籍想象的历史中的“重大新闻”,却通过西洋版画,让人有了直观的感受。这次展出的版画中,最早的一批是1665年荷兰人约翰·尼霍夫跟随荷兰使团访问清廷时创作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觐见鞑靼可汗》组画。因为当时清廷礼仪十分严谨,官员思想保守,许多场景都是尼霍夫事后依靠记忆补画,与历史中的记载出入甚大,但却是西方人第一次直观地了解到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大国。

而到了1902年创作的光绪返京后第一次接见外国使者中,作者已经能够在现场进行创作,从队伍的行进顺序,到人物的衣着打扮,神态和配饰,都几乎和史料记载的一模一样。从图中能看到慈禧坐在象征皇权的宝座之上,而光绪只能屈居下位的场景,皇帝的窝囊相比史书记载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到了19世纪中期,报纸在西方社会开始飞速发展,在枯燥的文字中插入版画这种形式得到了大众的欢迎。

“像诞生于1842年的《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第一份将图片作为主要报道形式的新闻周刊,它将许多的画师兼记者派驻世界各地,相当于现在的摄影记者,创作了大量的作品,生动直观地记录了当时各国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是重要的文献资料。”即将于21日在世纪坛举行相关讲座的首都图书馆研究馆员韩朴说。  

■绝大部分为铜版画

版画是绘画种类之一,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我国古代公元九世纪出现了木刻版画。在欧洲,16世纪出现了以铜版画和木刻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铜版画从镂刻发展到腐蚀,进入创作版画阶段。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有不少是我国木刻运动先驱艺术家们的传世孤品

    有不少是我国木刻运动先驱艺术家们的传世孤品

    2018-12-27 08:00

  •  出版画集:画家举办一些个展、参加一些高水平联展后

    出版画集:画家举办一些个展、参加一些高水平联展后

    2018-12-26 18:09

  • 博物馆年初与北京百雅轩画院合作

    博物馆年初与北京百雅轩画院合作

    2018-12-25 23:34

  •  齐耕夫先生从小生活在齐白石身边

    齐耕夫先生从小生活在齐白石身边

    2018-12-24 11:50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