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06 谭延闿(1880-1930) 致何成濬信札十通册册页(十通、三十一

拍品编号Lot 105黄兴《致何成濬信札三通册》、Lot 106谭延闿《致何成濬信札十通册》为何成濬将军女儿何庆华女士旧藏,其中黄兴信札三通,涉及黄兴去世前的政局动荡及其革命思想活动;谭延闿信札十通则围绕北伐战争、蒋桂战争等史实,均为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

何成濬(1882-1961),字雪竹、雪舟,湖北随州人,陆军二级上将。早年就读于两湖大学,后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追随黄兴、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也是蒋介石早期最主要的智囊之一。他长于谋略,被誉为“天才的说客”。曾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委员、中央执行委员等要职,1949年去香港,1951年转赴台湾。

何成濬将军像何成濬将军像

Lot 105 黄兴(1874-1916) 致何成濬信札三通册册页(三通十一帧) 水墨纸本 26×16.5 cm.(8) 约0.39平尺(每幅) 28.2×18.6 cm.(3) 约0.47平尺(每幅) 出 版《黄克强先生书翰墨迹》第131至139页,(台北)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56年10月《何成濬将军战时日记》第15至20页,(台北)传纪文学出版社,1986年8月(8月26日一通)《民国第一谋士•何成濬》第55页、57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4月著 录《黄克强先生年谱》第416至418页,(台北)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73年10月《黄兴年谱》第287至289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10月《黄兴集》第454至458页,中华书局,1981年5月《黄兴年谱长编》第493至495页,497至498页,中华书局,1991年8月《黄兴集•二》第879至880页,第884至885页,第893至894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8月26日一通)《民国第一谋士•何成濬》第56至57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

黄兴《致何成濬信札三通册》部分出版及著录

拍品为册页七开,含黄兴致何成濬信札三通,计十一页,为何成濬女儿何庆华女士旧藏。信札分别书于1916年8月26日、9月4日、9月19日,为黄兴最后的部分书迹,曾被多种权威文献引用收录,是研究黄兴革命思想活动的重要资料。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陷入分裂,政局动荡。黎元洪虽继任大总统,但北京政府的实权被亲日的国务总理段祺瑞把持。黄兴于1916年7月自日本返沪,黎元洪两次专函邀其出任总统府高级顾问,他坚辞不受,并委托何成濬北上查看情形,此三通信札便是与驻京的何成濬剖析政局,谈论近况,内容互有勾连和延续性,主要涉及如下方面:

首先,辞谢黎元洪总统府高等顾问之职,并拒绝各方游说其北上的邀约。盖因当政者与黄兴对彼此皆心存疑虑,北上“不但无益,且多滞碍”。另外,黄兴此时认为国力发展立根于实业与教育,故已志不在政坛,“对于实业经营上亦有不利”,可以看出其思想变化。

其次,对巩固共和的建议。黄兴对新国会之议员寄予厚望,希冀其“随机应变,施大改革”。并主张团结进步力量,组织大政党,以使民主政治走上正轨,并推荐张继、胡汉民襄助其事。又力劝唐绍仪就任外交总长。

再次,黄兴作为开国元勋,心系政局稳定,对于内务总长孙洪伊与段祺瑞等人的对抗,黄兴建议应“持之以渐”,否则将重蹈覆辙,惜孙氏枉顾劝告,黄兴在末通信中称,“日下北京空气霾塞不通……以兴冷眼观之,少清平。”之后府院之争愈演愈烈,竟一语成谶。

此外,信中亦涉及反对湖南水口山铅矿抵押给日本公司、复辟势力活动等事。第一通结尾处委托何成濬代为“觅一全份袁世凯政府公报(并现政府)”,以调查一事,且“全份”以着重号圈出。两个月后,黄兴溘然长逝,今或已无从考究其欲查为何。

Lot 106 谭延闿(1880-1930) 致何成濬信札十通册册页(十通、三十一帧) 水墨纸本 29.5×20 cm. 约0.53平尺(最大) 24.5×15.2 cm. 约0.34平尺(最小) 出 版《何成濬将军战时日记》第21至31页,(台北)传纪文学出版社,1986年8月(部分)《民国第一谋士•何成濬》第107、116、123、124、127、176、180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著 录(部分)《民国第一谋士•何成濬》第106、107、116、123、124、125、127、175、176、180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

是册十六开,含谭延闿致何成濬信札十通三十一页,据信中所涉之北伐及国民党三届一中全会等史实,知前七通写于1926年,后三通则为1929年。

孙中山去世后,失去政治靠山的何成濬,在国民政府内地位尴尬,于是解甲归沪。鉴于其辅佐孙中山、黄兴的革命元老身份和在军政界的人脉,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致函邀其返粤协助革命,但均被婉拒,只得由其韶关北伐时的老搭档谭延闿再次游说。谭氏在1月25日的信中力陈何成濬不可离粤的三点原因:统一大业、同仁殷望、投奔川豫开创局面不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3月3日、4月27日又两次去信催请,何成濬终应允履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之职。

同年8、9月间的四通信则写于北伐战争初期。何成濬此时因长于谋划交游,被蒋介石委任为上海联络处总代表,,并选派方声涛、詹大悲、张群等十余人协力,以联络革命者及游说、分化各派军阀,作为“第二战场”配合北伐。彼时吴佩孚盘踞两湖、孙传芳控制东南五省,因力量对比悬殊,广东革命军制定“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的策略,何成濬亦努力动摇孙传芳援助吴佩孚的决心,但孙深知唇亡齿寒之理,8月26日信中称“孙(传芳)已咄咄逼人,周(荫人)尤有旦夕接触之势”、8月28日“闽军已集中,旦夕来犯”,显示孙传芳正暗地调兵遣将。9月6日,国民革命军进攻江西,东南战争打响,故信中称“孙传芳已决裂”,并嘱何“于其下各方着手”。此外,“刘甫澄(四川省主席)代表韩君前曾接洽”、“林智渊(南洋闽夏海军指挥官)未来之”(8月26日通),显示何成濬与四川、福建方面正积极接触。此间两人通信频繁,8月26、28日接连致函,足见情势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