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由23%锐减至19%份额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逐渐受到瓦解,在艺术市场表现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画廊的大批量淘汰,可以看出艺术品市场正在转型,从线下到线上,并且逐渐形成“艺术+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新模式下,艺术品交易方式也开始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艺博会担起一级市场重任

中国市场由23%锐减至19%份额


▲2017年西岸艺术博览会现场

  从国际著名的巴塞尔、弗里兹艺博会到国内新启的ART021、西岸,艺博会的作用正越来越重要。据统计,每年全球范围内大约有270个艺博会。画廊每年大约40%至60%的销售都在艺博会上完成。因此对于艺术经纪人,他们更愿意将精力放到艺博会上。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艺博会的体系已日趋成熟。从以地域性主打本土画廊的初代艺博会,如上海艺博会、艺术北京,到以时尚潮流、学术专业,加入国际画廊力量的新生代艺博会,如ART021、西岸艺博会,不仅成功实现转型,更是让国内的画廊业看到了新的希望。除此之外,各地新的博览会平台也在产生和孵化。2017年3月21日举办的首届“画廊周北京”便是其中之一,鉴于上海这几年艺术市场的活跃,由几家本土画廊联合发起的“画廊周”活动,其目的是希望借此整合北京的一级市场,2018年第二届“画廊周北京”也将在3月份拉开帷幕。除此之外,上海ART021品牌宣布于2018年进入北京,抢占5月北京的博览会档期。艺术成都则会在这之前的4月底举办。这样的行程可以预见2018上半年各家画廊的忙碌盛况了。

  据统计,不少画廊在2017年参加博览会的数量已经与画廊一年的展览数量相当。而相应地,这些画廊在博览会上的销售也占据画廊一年销售中的重要比例。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负责人陈海涛表示:“画廊一年的展览5、6个,和参加博览会的数量差不多,从销售比例上也是差不多。对画廊而言,博览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销售平台。”

中国市场由23%锐减至19%份额


▲画廊周晚宴现场

  不少艺术商人也认为,如今一级市场相较二级市场最具竞争力的形式便是艺博会和其他各类艺术交易活动。欧洲艺术品基金的调查报告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对于部分艺术商人,艺博会已经成为他们的主要命脉了!TEFAF参展商利顿认为:艺博会现在之所以这么重要,与“全球化”的进程不无关系。“如今,因为资讯、交通的便捷,藏家们早已不再是只满足于逛逛当地的画廊就满足了。他们会全世界跑去追求他们想要的东西,文玩,这也就要求艺术商人们也得全世界的跑。一边找寻艺术品,一边结识客户。而一些大型国际博览会正是把所有的国际资源都整合到了一起。即便是一些地区性的博览会,他们也是在起到资源整合的作用,参加完一场艺博会,你总能认识几个新客户者捕捉到一些新鲜的信息。”借用一位艺术商人的话说,艺术博览会的形式为买卖双方制造了一个“单一场地”的浓郁交易气氛,使得他们更方便地买卖艺术品、和联络各方资源。

中国市场由23%锐减至19%份额


▲TEFAF现场

  除了给双方提供资源、信息以外,艺博会的另一核心优势在于“宣传、推广”。TEFA(欧洲艺术和古董展览会The European FineArt and Antiques Fair)的参展商范德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作为艺术商人,我们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让大众有艺术购买意识。但是每个艺术商人单打独斗当然显得势单力薄,但是我们集中到一起,效果和影响就都不一样。例如TEFAF,在这个平台上宣传,和在自己的店里显然宣传效果是不一样的。首先,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都来了,海内外的媒体也来了!”在TEFAF展览的同时,迪拜艺博会也在举行,参与的中国画廊有:“佩斯北京”和“站台中国”。

  在一级市场的调查中显示:近些年,因为诸如博览会一类形式艺术活动的兴起,有很大一部分艺术品商人已经关闭了他们的画廊/店铺,只是坐在家里或是办公室里交易。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维持店面的费用太高,没有稳定的货源可以保持常年交易,一些画廊也鲜有人烟。另一个因素,越来越多的艺术活动,使得艺术品商人们不用只依赖于传统做法。很多艺术商人发现今天运营一家画廊/店面的成本很高,与其长期开一家画廊还不如参加几次艺术活动的收益高。

中国市场由23%锐减至19%份额


▲2017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现场

  博览会上更好的销售也带给画廊越来越多的自信,不少画廊在博览会上大胆地推出艺术家个展项目。比如香格纳画廊在西岸博览会上带来刁德谦个展;蜂巢在2017年香港巴塞尔上推出了梁铨的个展等。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谈到:“在博览会上推出个展,说实话是很担心的,贵州文玩,因为个展如果成就成了,不成意味着没有其他作品可以选择。但整个反响的热烈程度是超乎我预期的。”也鉴于此,画廊对2018年的一级艺术市场表现持更积极的态度。

  艺术电商升级引领大众艺术消费

  艺术电商可谓是近十年来艺术品市场的新兴业态。2013年,可谓艺术品电商年,基金、金融,甚至传统业态等资本争相涌入。这股热潮使得艺术品电商逐渐被重视,更多的模式被探索、验证,从最初的产品展现,到人机互动,到多向交互,技术上的突破也不断推动着艺术品电商行业向前迈进,但艺术+互联网,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叠加,而是资源深度整合后的互联网化,事实早已证明,从传统到线上的照搬或复制是难以持续的。

  然而,新兴行业开拓之路并不顺畅,平台定位清晰、同质化竞争,更加使得行业发展陷入迷茫,“烧钱”成为中国艺术品电商行业的主旋律,一旦资金链断裂,平台的生存空间就会被挤压,甚至消亡。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品电商行业的核心是用户,而非产品,随着电商红利时代的结束,如果模式持续传统僵化,获取用户的成本将会越来越高昂、越来越艰难,可以预见的是,把握行业未来的企业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