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乃荣先生国画艺术欣赏

    邹乃荣:1941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兰亭镇。大专文化。供职于济南文化系统,职称副研究员(副教授)。现为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龙泉书画院副院长。

    从学于著名山水画家黄秋园先生,颇具“秋园风格”。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即有许多作品发表在相关报刊。1963年获得山东省第二届职工美术展览二等奖。2002年在济南万竹园举办个人画展。中国书画报、济南电视台、齐鲁电视台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获全国及省、市各级展览大奖百余项,千余幅作品刊登在各类媒体。选录入著典籍五十余部,出版个人《画集》多部。2008年应北京人民大会堂管理局邀请,进京为人民大会堂贵宾厅绘制巨幅作品《春风万里图》,得到国家领导人和贵宾高度赞赏。

层峦叠嶂墨色润气象万千骨力坚

——现代山水画家邹乃荣艺术赏析

    中国书画报美术评论家、羲之书画杂志副主编徐学胜

    众所周知,黄秋园先生(1914—1979)是当代著名山水画大师,其承古革新开创的“层峦叠嶂、骨体坚实,雄浑博大、元气淋漓”的山水“秋园画法”,经久不衰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画坛。而1941年出生于绍兴兰亭镇,现为山东龙泉书画院副院长、省美协会员的邹乃荣教授,就是一位“秋园画法”的优秀传承人。

    《泰山颂》,这是邹乃荣先生的代表作,也是国内外收藏界和民间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为创作这一感人心扉的国画,他坚持了三十余年登泰山采风写生、体验泰山的精气神与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底蕴,写生稿就达三千余件。因而,呈现在广大泰岱风光追捧者面前的《泰山颂》画作,颇具黄秋园画风精髓。一是近乎宋人的鬼脸皴法应用地淋漓尽致。万千景物收于笔端,以形写神,以松石、林海、瀑布表现其魂,形成了一种浓郁的现代自然生活气息。二是秉承元人笔法,娴熟运用秋园笔墨特色,使画面丘壑雄奇错综,植被丰茂多变,仿佛有一种崇高的精神悬耀在云蒸霞蔚中。三是他善于运用积墨法,表现在作品中,使我们看到了笔墨之圆厚、意境之清新、布局之茂密。苍苍茫茫烟云满纸,赏之,万千气象扑人眉宇,顿觉荡气回肠的美感,耐人品味无穷。四是光芒四射的冉冉太阳,普照泰山之巅,成为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赋予岱岳无限的魅力。

    《春风万里图》,这是邹乃荣先生的又一经典成功之作。

    欣赏这幅巨作,立即使人进入可游、可居、可赏、可陶冶情操的人间仙境之中。画家在近景突出了山明水秀,村寨和谐、林木果树郁郁葱葱,山民安居乐业一派繁荣景象。以“秋园积墨法”表现了祖国一派春色满园、盛世华彩的新面貌;中景勾勒出层峦叠嶂的松涛争鸣、草木摇曳的旖旎风光;远景渲染出苍茫云腾、群峰起舞、春风浩荡、万马争先的大好河山。既寓意着奥运精神催人奋进、志在必得的坚强信念,又充分体现了画家至情、至真、至善、至美、大爱无疆的崇高艺术境界。

    《青山滴翠》、《泰岱日观峰》、《溪山秋韵》、《泉城的早晨》、《青山有骨水有声》等精品佳作,取景优雅别致,一景一神采,景景相连,脉畔相通。近景浓重,远景简练深幽,咫尺千里的美感尤为凸显。简笔、拖枝、鬼脸皴、斧劈皴水墨淋漓,弯弯拐拐的松干铁打钢铸一般,茂密苍郁的树木林海,连绵不断装扮着群山,云水、雾气的巧妙安排则令人叹为观止。

    观赏乃荣的作品,我们常常会被画中“我”的情所打动。在这个“情”里,既有“有我之境”又有“无我之境”。这两者的向背,最后总是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地。乃荣先生画中的“有我之境”,从人类心理学上讲,是由“以我观物”的过程蕴育的,在“我”的静观之后而定格,化为“物我合一”的境界。泰山之雄浑,这本身的气概,令我们有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也许对历史淡漠了,而邹乃荣先生的《泰山颂》系列作品,则使历史永驻人们的眼帘,画作中的“有我之境”得到了完全的首肯。

    “无我之境”,是于静中得之的“以物观物”。这里的“我”,是被“情绪”化后的“无我”。《庄子·天道篇》曰:“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这一深奥的古典哲学道理,邹乃荣先生在画作中把“无我之境”阐释的清晰明了。他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艺术手法,把自己感受后的内心世界,对物像真实性的描绘以达到物象的“神似”,从而表示出物象的内在的精神美。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们还感觉到乃荣先生的“情与悟”在发挥重要作用。远山近水、白云流泉、苍松高岩通过大块的勾皴点染烘托出“胸臆 ” 的精神,得意而风流。这全得力于他深入自然生活,深入写生的体察,对写生的一个“悟”字,将客观自然反映到主观胸臆中的典范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