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需要传承蓝天野艺术学院即将筹划建立

日前,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北京北电影视艺术学院院长赵连城做客人民网访谈,两位嘉宾围绕“新时代、新文艺、新传承”话题展开对话,两位专家指出新时期文艺需要发扬传承,表演教育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访谈中赵连城院长透露目前正在筹备建立“蓝天野艺术学院”。

文化需要传承蓝天野艺术学院即将筹划建立

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中)、北京北电影视艺术学院院长赵连城(左)做客人民网

塑造角色是好作品的根本

提到蓝天野老师,大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封神榜》里仙风道骨的姜子牙、《渴望》中温文尔雅的老父亲,这些经典的角色都是观众心中最美好的回忆。蓝天野老师主要从事舞台剧演出,代表剧有《茶馆》《王昭君》《冬之旅》等,导演剧目《吴王金戈越王剑》等。他在群众中拥有绝对的口碑,教科书般的演技和随和亲善的性格,是真正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什么是好的作品?就是有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有鲜活的人物并且人物特点鲜明,能引发观众思考的作品。”蓝天野老师认为,演戏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生活积累。文艺工作者文化素养高,其作品内涵才能深刻,文艺作品反映的是时代和生活,熟悉生活、扎根生活,创造出的作品才会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所谓经典,就是创作者倾尽了文化修养、生活积累,把全部能量释放出来所创作的作品,作品能触及观众心底,让观众有所感触和思考。”经典作品好比用心浇灌的花朵,创作者们投入越多,收获和反响就越大。

谈及表演,蓝天野老师认为,演员的天职就是塑造人物,塑造各式各样的鲜明人物形象,是演员毕生追求的目标。“大家都熟悉的‘姜子牙’,历史上确有其人,在剧中他是神话人物,即便是神话人物也应当有文化依据和生活遵循,为了能让人物更加鲜活,整个创造过程中,尽力翻看不少道教典籍、词典,还专门向道长请教。”蓝天野老师强调,演戏最重要的是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而不是“展示自己”,更不能盲目追逐名利。文艺工作者应当具有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片面追求市场效益。

教育教学是文艺传承的最佳方式

新时代文艺作品的创作离不开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文艺作品要有灵魂才能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得到受众的认可。从传承的角度看,赵连城院长认为,艺术传承离不开老艺术家示范引领。正是老艺术家的传帮带让更多的中青年艺术家得以快速成长,并成为响当当的文化新势力。

蓝天野有着丰富的表演教学经验,在主持北京人艺在职演员学习班中,参与学习的童超、狄辛、林连银、金昭等均有很多受益,成为北京人艺一代核心演员;参与著名的“八一班”表演教学中,培养了宋丹丹、王姬、梁冠华等一批学员,并在排戏中扶植培养了濮存昕等优秀人才,都成为当今深受观众喜爱的表演艺术家。

戏比天大,德如地厚,赵连城院长坦言影视表演教育重在引导。要通过教育的手段让广大的文艺工作者们在用心创造经典的同时,主动担负起文艺传承的责任。要让年轻的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成为合格的文艺事业接班人,就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就需要把一批像蓝天野老师一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表演经验总结提炼出来,通过教学教案的形式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将蓝天野老师从大舞台请到三尺讲台上,筹划建立蓝天野艺术学院就是我当前最重要的事。”

提到“蓝天野艺术学院”的构想,赵连城院长直言,“这个学院突出小班集成,每个班级差不多25人左右,请蓝天野老师亲自参与筛选、考试和教授最后排一出毕业大戏,让观众来检验学院的教学成果,不求浮夸名声,但求真心实意做艺术,如果哪个年轻人是抱着一夜成名的心态来学习,我首先会劝退他。”

谈及创办学院的初衷,文玩,赵连城院长表示,“老一代艺术家们用青春与汗水浸润了脚下这块文艺土地,用作品和塑造的人物给无数人带去启迪和思考,而在舞台上经年累月沉淀的艺术造诣早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瑰宝,如果让这份沉甸甸的成就丢失者遗忘,我觉得是一种莫大的损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责任为这份传承出份力,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文玩,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的文艺新兵。”

对于这个即将成立的艺术学院,蓝天野老师感慨良多,“我今年91岁,像我这个年龄还在舞台上的人所剩无几,但是我早晚也要告别舞台的。告别舞台后,我仍然愿意为文艺工作贡献,这个时候我就需要一个与演剧事业有关的平台。如果筹划好了,我希望能够在明年春天继续做一些表演教学工作,所以现在我需要与赵院长共同研究怎么使学生学得更好更扎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