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柔馨香的琥珀

图片提供:云南石雅宝石及矿物晶体博物馆

香港时代珠宝

琥珀是远古特定植物的分泌物——树脂埋藏于地下经过漫长岁月演变而成、能达到工艺要求的有机质混合物。琥珀蕴藏着亿万年前地球上的生命遗迹,更凝聚着亿万年的生物能量,从而演绎出无数美丽的神话传说,数千年来一直是人类的至爱。

琥珀极其轻巧,密度小到可漂浮在饱和食盐溶液中,是自然界中最轻的宝石;质地柔软,硬度低到可被指甲划伤,不过也可雕刻工艺品切磨成手镯佩戴;气息醇香,当摩擦、受热燃烧时,会散发出淡淡的芳香气味。

名称由来

琥珀英文名称为Amber,源自阿拉伯语“Ambergris”,意思是“抹香鲸分泌的带香味的油”;或源自拉丁语“Ambrum”,意思是“精髓”。

此外,琥珀还有10余个别称。譬如,罗马人称之为“浅黄色琥珀”——波罗的海琥珀主要呈浅黄至金黄色,希腊人称之为“电石”——摩擦可带电荷,德国人称之为“燃烧石”——能燃烧,会释放出芳香气味。

“琥珀”这一术语在我国最早出现于西汉初年。据世界著名地质学家和地质科学史家章鸿钊先生考证,琥珀古称育沛、瑿玉、虎珀、顿牟、虎魄、江珠、光珠及兽魄等。

此外,还出现了一些琥珀细分品种名称,包括瑿珀、血珀、金珀、蜜腊、水珀、明珀、香珀、蜡珀、石珀、花珀及灵珀等。今坊间仍流行将透明者称为琥珀,而将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琥珀习称为蜜蜡。

按照我国《珠宝玉石 名称》标准(GB/T 16552-2010)规定,宝石级树脂化石以琥珀(Amber)称之,并列举了几个重要的琥珀品种,包括蜜蜡、血珀、金珀、绿珀、蓝珀、虫珀和植物珀。

文化传承

人类认识和利用琥珀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距今1.5万~1.1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在东方,琥珀同样受到各民族特别是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和中国人的珍爱。

古代国外,琥珀是神灵、财富与美丽的象征

琥珀是神灵的象征。数千年来,琥珀被赋予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根据希腊神话,琥珀是由法厄同(太阳神宙斯的儿子)之妹——赫利阿得斯悲痛的眼泪凝结而成的;太阳神阿波罗从奥林匹斯山被流放时曾流下琥珀般的眼泪。更浪漫的是,古希腊人认为琥珀是由太阳沉入大海时所脱落的阳光碎片凝结而成的。

传说,琥珀是个人能量与宇宙能量及个人灵魂与宇宙灵魂的分水岭,并且其颜色往往被用来表现圣人和英雄,因而被视为神圣的饰物。中世纪时,波罗的海琥珀因被用作宗教器物而风靡一时。公元13世纪,琥珀曾被势力强大的宗教集团所垄断,像当时的德国就设有总管琥珀的专员。琥珀具有电学特性,佩戴琥珀饰品可获得其释放的多余能量而被用作护身符。

琥珀是财富的象征。公元前2000年,古欧洲人就已开发利用波罗的海的琥珀,精明的地中海商人采购回去换取同等质量的黄金,琥珀因而有“北方黄金”之称。公元前1600年,波罗的海沿岸的原住民就将琥珀当作货币。公元前900年,西亚的腓尼基商人远涉重洋到波罗的海采集琥珀,缅甸琥珀也被腓尼基商人带到希腊诸国。

琥珀是美丽的象征。古罗马人赋予琥珀极高的价值,认为佩戴和赏玩琥珀可延年益寿、青春永驻。公元一世纪时,罗马尼禄皇帝还遣师驻采于波罗的海,从此开辟了著名的“琥珀之路”。

古欧洲人十分珍视琥珀,认为它与金、银同样贵重,主要用作皇室和贵族珠宝。一些世界知名的琥珀艺术精品收藏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博物馆中,如马切尔棺材和爱马仕雕就收藏于波兰马尔堡城堡博物馆。最值得浓墨重彩描述的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俄罗斯“琥珀厅”的辉煌历史——

缘起于普鲁士国王腓特列一世的构想;1711年,耗用6吨琥珀切磨、镶嵌、雕刻、装建于柏林宫殿中;1716年,被赠送给俄国沙皇彼得大帝,以见证两国共同抵御瑞典获得成功;1765年,又在圣彼得堡的叶卡捷琳娜宫中被扩建完成;1917年,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幸免于难;1941年,在“二战”中被德国洗劫一空,最后毁于一场大火;2003年,历经20载重建的琥珀厅——完美再现了昔日的辉煌。

中国古代,琥珀被视为吉祥珍贵之宝。

我国对琥珀的认识和利用可能肇始于商代,而琥珀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山海经》,其中的“育沛”或“瑿玉”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琥珀。

春秋战国时,琥珀主要用做佩饰。两汉时,琥珀是仅供皇室、贵族及官僚享用的奢侈品,是使用者地位、财富和奢华生活的象征。三国至南北朝时,琥珀同样多限于皇室和高级官僚享用,并且价格不菲,南北方均较为流行。琥珀制品除首饰(如琥珀钏、琥珀指环等)外,还有日用器(如琥珀瓶杓等)和陈设器(如琥珀如意等),绝大部分仍为小件饰品,尚不见琥珀容器。

唐宋时,琥珀不仅被用作饰物(多为工艺精湛的饰品),而且体积可观的实用器皿(包括杯、盅、盏、枕、碟、盒等)盛行,更被用做佛教重宝——庙堂圣器——祭神供品,为“佛教七宝”之一。琥珀成为宋宫廷服饰的一部分,贵州文玩,还作为寄情之物频现于唐诗宋词中,作为酒具的琥珀杯更被盛赞吟咏。

辽金时,或许由于抚顺琥珀矿的发现并被辽王室控制,或许由于波罗的海琥珀通过西北“丝路”和草原“丝路”大量输入,琥珀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琥珀艺术成就也随之达到巅峰。辽代琥珀按其功能可划分为装饰、佛教和丧葬用品,其中以琥珀璎珞、手把件最具特色。琥珀在辽代服饰领域更是独领风骚,其中最值得称颂的要数内蒙古奈曼旗辽代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的琥珀佩饰竟多达2101件,两人几乎被琥珀所覆盖。

明清时,琥珀的使用更为广泛,但仍同金、玉一样珍稀,也是等级地位的标志。作为定制,明代帝王常服束带间用金玉琥珀装饰,庶民巾环不得用琥珀;清代帝王在地坛礼地时必须佩琥珀朝珠,皇亲国戚及贵夫人穿朝服时需挂一两串琥珀朝珠。

清王朝对琥珀特别喜欢。琥珀主要被制成朝珠、首饰、服饰、器皿(包括鼻烟壶、杯盘和盒瓶等)、文房用品(包括笔洗、笔架、镇纸和印章等)及陈设器(包括观音像、佛像、花插、山子及如意等)供宫廷、贵族和大官享用,在故宫博物院中也有珍藏。俄国沙皇还曾把琥珀作为国礼馈赠清朝皇帝。

实际上,历代皇室、贵族所用琥珀除少量为抚顺琥珀以外,大量缅甸琥珀和波罗的海琥珀都通过西南的、西北的、北方草原的和海上的“丝路”4个方向涌入我国境内。

了解品类

琥珀,是地质历史时期的树脂植物(包括松科、柏科、南洋杉科、豆科及龙脑香科等)所分泌的树脂、埋藏于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的成熟的树脂化石,主要由琥珀树脂、琥珀酸和挥发分等多种有机物组成,其成分会随着植物属种不同而有所变化,多呈黄、橙、褐和黑色及稀少的蓝、绿和红色,主要由杂质元素和有机物所致,有的是由强荧光所致。

世界上琥珀因产地众多、产状不同、特征各异且相互叠加而有不同的分类方案,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进行规范,加之新品种不断涌现,可以说琥珀的分类是一个动态过程。

参照张蓓莉《系统宝石学》及李海波和张钧《琥珀辨假》的论述,按颜色、透明度、荧光强弱、纹饰、有无特殊光学现象、有无明显的香味及有无动植物包裹体等特征,笔者从市场角度梳理出15个常见琥珀品种——

金珀:指体色呈明黄色至金黄色及橙色的透明琥珀。其中称浅黄色者为明珀,颜色极浅者称水珀。

蓝珀:指体色呈不同色调的黄色甚至棕红色,在紫外光(或阳光)照射下,衬以黑色背景,会发出强烈的蓝、绿蓝及蓝绿色荧光的透明琥珀,包括金蓝珀、高蓝珀、天空蓝珀及蓝绿珀。主要产于多米尼加、缅甸和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