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才能让传承人更好地了解市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一直传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普通百姓有需求,今天我们举办非遗传承人作品拍卖,就是要让他们活得更好。”上海朵云轩集团党委书记崔晓力说。

专场拍卖首现申城

2011年6月12日,北京市文化局和荣宝斋联合主办了“首届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品拍卖会”。这场拍卖会不仅将非遗作品列入拍卖市场,更为非遗传承人带来最直观的市场定位和生机,从而搭建了一个生产性保护非遗的新平台

此次朵云轩与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共同推出的专场拍卖,无疑开创了上海拍卖市场的先河。通过市场的培育、运筹,找到一个不同于政府输血的保护道路,运用拍卖市场机制,拍卖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传承、发展“非遗”开辟了一条新路。

无底价拍卖看点多

据朵云轩拍卖行的业务经理邵峰介绍,此次专场涵盖了16个“非遗”门类共114件拍品,每件拍品都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具的证书,至纯天珠,这在以往的拍卖中是非常难得一见的。在此次拍卖中,估价最高的是由紫檀雕刻传承人屠杰提供的雕刻《达摩祖师》,估价260万至280万元。但除了天价之外,更有一大批无底价拍卖的精品,为广大普通百姓参与“非遗”收藏打开了一扇窗。

像此次由曹素功提供的老墨中,至纯天珠,一方20世纪50年代末制作的“富贵图”墨,使用了清代原版墨模,,款识为:贡墨。徽歙曹素功尧千制,同治甲子年。另外一方也采用了清代墨模的“墨宝”墨,顶款:油烟一O二,边款:上海墨厂出品。“类似的早期曹素功出品的墨以无底价拍卖,绝对是提供给广大藏家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邵峰说,“要知道在现在曹素功的门店中都很难看到这些早期的精品,加上配方和工艺的精湛,无底价已经让许多业内人士垂涎欲滴了。”

通过市场达到双赢

“其实在我们此次专场中,许多拍品都是适合普通百姓的,像一些金山农民画,都曾获得过大奖,但通过我们做工作,委托人还是答应了以无底价的形式进行拍卖。”崔书记说,“还有些剪纸作品,像大师王子淦等,估价也只有2000元左右,这些作品在外面是根本看不到的。我们通过此次专场拍卖,就是要让非遗精品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这样才能让传承人更好地了解市场,并通过市场需求使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

经过多年的发掘保护,许多“非遗”项目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但也有部分“非遗”项目受到发展资金严重不足、产品销路欠佳、制作复杂无法实现批量生产等困难的制约。有关部门一方面期望通过产业开发,让古老的文化得以传承延续;另一方面担心过度商业化会让“非遗”变味。对“非遗”项目而言,要实现传承与推广,就必须考虑经济来源和生存空间等现实问题,而通过拍卖这种形式,无疑将为“非遗”探索出一个全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