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匡时秋拍:中国书法夜场

启功(1912-2005) 行书四言联 纸本镜心 1988年作

出版:《启功全集》(第十九集)P17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文玩,2009年。

68×22 cm×2 约1.3平尺(每幅)

启功先生有一首论黄庭坚书法的绝句说:“字中有笔意堪传,夜雨鸣廊到晓悬。要识涪翁无秘密,舞筵长袖柳公权。”其实启功先生自己的字,其渊源也是柳公权。柳体严谨精到,法备气至,正与启功先生的学人性情相一致,所以启先生的字取法于柳公权尤多。前人论书说“颜筋柳骨”,是讲柳公权的字有骨力、硬朗,而启先生的字同样注重骨力,线条硬朗干练,毫无拖泥带水之态,此四言联便是明证。

 弘一(1880-1942)   楷书“安本分学吃亏”卷   纸本手卷

 草书自作诗   纸本镜心   142×358cm 约45.8平尺

齐白石(1863-1957)   篆书八言联   纸本立轴   65×11cm×2 约0.6平尺(每幅)

四言联因为字少,布局上本来就不好处理,再加上这四个字有重复,既要写出变化,又不能做作,就尤其考验书家的实力了。启先生处理起来却显得游刃有余,“人人”二字,一粗一细,“处处”二字,一草一行,整体上挥运潇洒而又变化自如,词翰双美,可以说是一件精致的小品。此联出版于《启功全集》,贵州文玩,更足宝贵。

 蔡元培(1868-1940) 行书张弼《题画》诗 纸本立轴 214×66cm 约12.7平尺

梁漱溟曾说,蔡元培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股新潮流,冲破了旧有习俗,推动了大局政治。此言确然。正是因为蔡先生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使得新文化有了立脚之地,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传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蔡元培不仅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

古来大儒名臣,如范仲淹、欧阳修,其书不必皆精,而后人得片纸尺札,皆宝贵如隋珠和璧,书以人重也。书法是一个人性情最直接的流露,其人已不可见,而见字如晤其人,如聆其言,所以最受珍护。蔡先生的为人,不愧前贤,所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的书法清通儒雅,如此幅作品写张弼长诗者更为少见。

 弘一(1880-1942) 楷书十言联 纸本立轴 1932年作 140×20cm×2 约2.5平尺(每幅)

这是弘一法师1932年5月(53岁)所作的作品,是年弘一云游于浙东沿海各地。此幅书法在用笔上一改出家前的方折为圆润含蓄、细致而洒脱,线条虽如不着意而精力内蕴。结体上也由以前的茂密开张变为疏朗修长,使笔画之间及字距、行距留白更多,真乃“计白当黑”的典范。风格上,一改以往方劲雄强的阳刚之美为稚拙柔和的阴柔之美,给人一种,大巧若拙,神秘莫测的感觉。这些都让人感觉到一个出家人的谦卑、内敛,且在不经意中把各种出家前的技艺、才华与出家后的宗教内涵全都包含在线条、结构、章法上,达到把各种艺术体验高度地浑融一体的境地。

 马一浮(1883-1967) 行书自作詠物诗八屏 纸本镜心

马一浮(1883-1967) 行书自作詠物诗八屏 纸本镜心

备注:

1.另附马一浮资料一份及照片四帧,其中一帧照片背后有马一浮手书题照诗一首。

2.此作品及资料、照片均由原藏家得自于马一浮先生家属。

149×39cm×8 约5.2平尺(每幅)

回眸尘埃落定的二十世纪,在中国当代文化丛林之中高标着一棵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圆融菩提,这就是马一浮先生用他的一生建树起的文化与艺术丰碑。从此幅作品可以看出,马一浮的书法,凝练高雅,文玩,不名一体。其对行书,用力尤深,造诣也最高。是以此幅作品章法清新,字内紧而间矩宽,意境清远,空灵。字体间架老辣雄强,用笔痛快沉着,越是枯处,越见厚劲,气韵醇厚,具有儒者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