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集中全市最優秀的專家研究並出版了《中國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叢書》100卷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28 09:35 我要评论( )

入選“改革開放40年重慶史研究重要學術成果”的作品。記者匡麗娜攝 改革開放40年來,重慶歷史學界研究並出版了2000余部重慶史著作,初步形成了重慶地方史研究體

集中全市最優秀的專家研究並出版了《中國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叢書》100卷

入選“改革開放40年重慶史研究重要學術成果”的作品。記者 匡麗娜 攝

  改革開放40年來,重慶歷史學界研究並出版了2000余部重慶史著作,初步形成了重慶地方史研究體系。這是重慶日報記者2月23日從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成立三十周年座談會上獲得的消息。

  據了解,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成立於1989年,是在重慶市地方史資料組基礎上成立的學術性社會團體,也是研究重慶地方歷史最重要的學術團體。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40年來,重慶歷史學界研究並出版了有關重慶史的著作超過2000部,論文資料超過2萬篇,為重慶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尤其是為奠定重慶歷史文化基礎作出了積極貢獻。

  特別是近年來,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在通史、城市史、三峽文物考古研究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出版了《重慶通史》《近代重慶城市史》《重慶三峽庫區考古報告集》。抗日戰爭史研究也取得豐碩成果集中全市最優秀的專家研究並出版了《中國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叢書》100卷,代表了國內抗戰大后方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不僅如此,30年來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還承擔了我市“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論証,參加並完成了《把重慶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城市戰略研究·歷史背景考察與論証》,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委托的《重慶城市跨世紀發展目標研究論綱》和《重慶城市發展目標研究》相關研究,以及市委交辦的重慶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一大批任務。去年該研究會提出的“重慶歷史文化體系”成果被市委、市政府採納,成為全市文化建設的指導性意見。

  本次座談會上公布了由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重慶市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研究會共同評選的“改革開放40年重慶史研究重要學術成果”,《重慶文史資料選輯》《重慶通史》《近代重慶城市史》《中國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叢書》《抗日戰爭時期重慶大轟炸研究》《重慶歷史地圖集》《巴渝文獻總目》等40部(套)作品入選。這些成果包括了從1978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間,重慶市內外有關機關、各高校、各研究機構、各事業單位以及文史愛好者署名公開發表、出版發行,獲得獎勵認定的重慶歷史和抗戰大后方歷史研究的專著和史料匯編。

  座談會上,老中青三代學者濟濟一堂,回顧歷史,弘揚傳統。“今年,我們將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開展一系列的學術活動。”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介紹,該研究會正在組織“初心·使命·奮斗——巴渝地區早期共產主義運動文物史料展”,編纂出版《新中國影像錄·重慶卷》《全球視野下的近代重慶叢書》《中國抗戰大后方海外史料譯叢》《重慶近現代城市歷史研究叢書》等系列著作,籌備召開重慶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等活動。

  相關新聞》》

  百年前外國人眼中的重慶是什麼模樣

  本報記者 匡麗娜 侯金亮

  19世紀末外國人眼中的重慶是什麼模樣?2月23日,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成立三十周年座談會上公布了一批最新重慶史研究成果,其中剛剛出版的《長江三峽及重慶游記》《棧雲峽雨日記並詩草》兩本書為大家講述了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有趣故事。

  3個不平等條約促使重慶開埠

  “這兩本書是《全球視野下的近代重慶叢書》的一部分,文玩,由市政府設立的專項資金資助出版,主要講述了重慶開埠前后西方人眼中的重慶歷史人文狀況。”該叢書主編之一、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介紹,有關重慶開埠有三個階段,一是1875-1876年,中英煙台談判,文玩,最終以簽訂《煙合條約》而告終,拉開了重慶開埠的序幕﹔二是1887年開始的中英宜昌談判。這場談判的主題就是重慶開埠,談了近4年,直到1890年中英簽訂《煙台條約續增專條》,迫使重慶正式開埠﹔三是1895年,中日馬關談判,簽訂了《馬關條約》,滿足了英國、日本等通過重慶深入大西南的欲望,重慶繼對英美開放外,也對日本開放。

  在《煙台條約續增專條》簽訂之后的第四個月,即1890年7月22日,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英國人)即任命原宜昌海關稅務司霍伯森為重慶海關稅務司。清政府也任命川東道台張華奎為重慶海關監督。1891年3月1日,重慶海關成立,重慶正式開埠。

  “這段歷史來源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日本亞洲歷史資料中心、英國國家檔案館,以及舊中國海關檔案。”周勇說。

  “繁榮”“熱鬧”“富庶”是最初印象

  “《長江三峽及重慶游記》由立德樂所寫,他是近代英國歷史上著名的冒險家、商人,他在中國生活了半個世紀,與重慶淵源深厚。”周勇說。

  《長江三峽及重慶游記》依據立德樂1883年“自中國沿海大都市上海到西部商業大都市重慶旅行期間所記的日記”而成。書中,他描寫了乘船來到重慶看到的景象,船還未泊岸時,遙見朝天門碼頭“一隊隊苦力忙著裝卸龐大的船隊”,呈現出一番熱鬧非凡的景象,“繁榮”“熱鬧”“富庶”是重慶留在立德樂腦海中的最初印象。

  “立德樂到重慶的游歷,為大英帝國殖民中國充當了開路先鋒,同時西方的文明也借機傳播到中國西部,加速了城市的現代化進程。”周勇介紹,1890年立德樂在重慶創辦了立德樂洋行(南岸區南濱路原上新街新碼頭34號),經辦土貨出口與洋貨進口業務﹔又設立了外資運輸公司——重慶有限轉運公司﹔1893年設立利川保險公司,主要經營重慶至宜昌之間“挂旗船”的貨物運輸保險和船舶保險﹔1898年他購置了“利川號”汽船,從上海抵達重慶﹔1902年,立德樂與士紳丁運鴻等人在重慶合資開設通學書報局﹔1907年,立德樂返回英格蘭,1908年逝世,享年69歲。

  當時建牌坊,已不那麼名副其實

  《棧雲峽雨日記並詩草》是日本明治時代進入中國內陸第一人——日本外交官、漢學家竹添進一郎所寫。該書記載了竹添進一郎1876年4月從北京出發,7月抵達重慶境內,此后取道長江,到達上海,整個游歷過程的所見所聞所感。

  該書原版由竹添進一郎用繁體漢字豎排所寫,於1879年由奎文堂刊印出版,由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題詞,中國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為之作序。

  周勇稱,“該書對近代重慶社會民情的諸多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觀察與記錄,給我們留下了一部描摹近150年前重慶歷史狀況的重要史料。”

  例如,書中寫道:“自入川省,每縣有德政坊,每間有節孝坊。坊皆華表,兩柱刻獸,上題聯句。又匾額,鏤金施彩,最為壯麗。所費率數百千金,頌德政者多近世人……遇有治功稍優者,民俱推薦,必為建坊。”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殁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

    殁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

    2019-02-17 22:25

  • 还有另一牡蛎2525年±40年

    还有另一牡蛎2525年±40年

    2019-02-17 17:50

  • 专家确定该石碑刻于1940年

    专家确定该石碑刻于1940年

    2019-02-17 08:02

  • 千年四门塔完成40年来首次大修 历时近5个月

    千年四门塔完成40年来首次大修 历时近5个月

    2019-02-06 18:33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