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给三代一品封典的殊荣

秦宝珊将军墓,坐落在青石峤半山腰上,前临天然水库。墓坐北朝南,墓地面积达300平米。墓前,依山势用青石围箍成三层罗圈,沿青石踏步而上,过石质拱门,可直达墓顶。墓室用长60公分、高40公分的巨型青石板围成一周。墓室正后方,为墓碑,墓碑高约3.2米。零陵候选县正堂(知县的代称)伍炳南为其墓碑所撰的对联、长诗和墓志铭共六块,分列两旁。墓碑正中题“皇清诰授建威将军秦公字玉佩号宝珊老大人墓”,左右两侧用楷书题诗“胜地难逢独得两间灵秀,善人有后定邀百世丞赏。”墓前四块石板正面,分别雕刻龙凤、麒麟、鹿等吉祥物。雕刻、书法都十分精美,既有很高历史价值,也有很高的艺术风格。

秦宝珊湖南省州市零陵区黄田铺镇人,名智斌,字玉佩,号宝珊,生于道光乙巳(1845年)幼年家庭清贫,开始他父亲每天靠捞虾摸鱼养家糊口,七岁那年他跟父亲一起下田摸鱼摸到财主家的田,财主恶狠狠地对秦宝珊父亲说,你这个穷鬼,每天无所事事,跑到我田里面摸鱼,将我田里面的禾苗弄死了,随至并叫来他家里用人给秦宝珊父亲打了一顿,从此以后秦宝珊横心不再叫父亲去捞虾摸鱼养家糊口了,而是想学一身好武功为父亲报仇。一方面他每天早上帮母亲双手提水20桶练手劲,贵州文玩,另一方面他要父亲帮他请武师学武,次年他父亲在山坳里披星戴月开垦了两亩良田,每年省吃俭用节攒一些钱粮在东安请来一名武师一也教他识武,一边教他识字,经过五年多的勤学苦练,练出一身"刀枪不如"的好武功。在14岁那年,秦宝珊找到当年打他父亲的财主,说明来意给他狠狠凑一顿。就在当年太平军石达开部进军于湖南永州之时,秦宝珊跟随石达开的军队,后转战于湖北、甘肃、四川、贵州等地,因屡战奇功,历任把总、守备、都司、游击、副将、参将、总兵等武职。光绪二年(1876年)在甘肃省打退匪军后途经玉门关[今日敦煌市]境内,漏网匪军买通一理发师,利用秦宝珊理发之际将秦的头发悄悄地扮扎在理发用的木椅上,用剃头刀割喉而亡。1877年下葬后,修建此墓。

在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军石达开部自农历1859年2月初3进入湖南,3月初4日攻进永州,到7月24日经东安、新宁陆续进入广西,在今永州境内盘桓达140天之久。当时,清军与石达开对阵的是湘军道员刘长佑、知府江忠义、知县席宝田、永州镇总兵周宽世、副将田心恕等人。就在这一期间,秦宝珊踏上了从军之路,并与太平天国运动及民间反清组织结下了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

咸丰9年(1859年),石达开进攻永州时,年仅14岁的秦宝珊带着宝剑拜见永州镇总兵周宽世强烈要求从军,周见识了秦宝珊的武功后,将秦留在其身边做亲兵,随之每次打仗都能获得胜利。同治元年(1861年),从湖北进入四川,擒获了叛军的首领周绍涌,四川都督等人也推荐使用他。不久,他率军歼灭了叛军郭逆的全部军队,官升把总(正七品)。同治四年(1865年),转战甘肃省,攻克昏州城,破格提拔为守备(正五品),赏带蓝翎。同治五年(1866年),剿抚松潘,肃清了甘肃全境的逆兵,升为都司(正四品),赏换花翎。同治七年(1868年)升为游击(从三品)。同治9年(1870年),进入贵州。同治10年(1871年),攻克永威,收复了恭城。贵州巡抚上奏留用,升副将(从二品),升为参将(正三品),贵州文玩,等候补用。同治12年(1873年),授副将实职。不久,解除了安顺的重围,升为总兵(正二品),赏赐勇号。同治13年(1874年),贵州全境被肃清。军队统一全境,上奏朝廷,文玩,如遇缺员,即以秦宝珊替补,并给三代一品封典的殊荣,佩带游击将军印,镇领八寨。光绪二年(1876年),死于“哥匪”之难,年仅三十二岁。朝廷追赠封号“建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