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员在浅黄色填沙中发现了一些灰白色沙土

原标题:千年火把为匈奴贵族葬俗研究提供新线索

考古人员在浅黄色填沙中发现了一些灰白色沙土

  木头层中的火烧痕迹,由西向东排列。

  蒙古国和俄罗斯境内所发现的匈奴贵族墓葬中有多种与火有关的遗迹遗存。其中,在2018年的中蒙联合考古项目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系的考古队员们就在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M189内发现了一种与火直接相关的遗迹,该遗迹可能为了解匈奴贵族丧葬仪式提供新线索

  今年6月,中蒙联合考古队员开始对M189主墓葬进行清理。受中国考古传统的影响,中方考古队员一直试图在沙土中寻找一些与丧葬习俗有关的遗迹,比如石块是否有加工痕迹、沙土是否分层、坑边是否有修筑痕迹等。很快,考古人员在浅黄色填沙中发现了一些灰白色沙土,这些沙土从平面上看呈不规则形状,颜色灰白,有一层1毫米左右厚度的黄褐色边缘,在周围浅黄色沙土中十分抢眼。略清理后发现这种沙土实际上是一团,黄褐色的物质相当于其外皮。

  8月14日,考古人员墓室中部所留的隔梁附近,发现了一些小块灰白色沙土。这些小块沙土呈明显的液体滴落状并有部分流动、向周围渗透的现象。尤其是两三个宽度1厘米左右连续的小块,极像某种小液滴形态。考虑到草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考古人员推测——这种液滴形态物质可能是融化的动物油脂滴落形成。动物油脂只有在高温状态下才能融化成流动的液体,因此这种迹象很可能与火有关。

  由于墓葬体量很大,沙土的清理都是用铁锹完成。沙土很松散,一锹下去就是40厘米左右的深度。由于灰白沙团的质地与周边沙土一样,且体量很小,在巨大的墓坑中如偶尔出现的点缀,文玩文玩,因此清理中往往都是直接被挖掉了。但是沙土中的另一种遗物——回填过程中零星埋进去的木头,由于大部分未完全腐朽,贵州文玩,且长度一般都在1米以上,经常会挡住锋利的铁锹而引起考古人员的注意。其中,有一根腐朽严重的木头一端已经炭化,明显是火烧形成。该木头炭化部位附近有一块灰白色沙土,包裹着炭化最严重的部分。灰白沙土的颜色、质地以及外侧黄褐色边缘都与之前发现的一样。至此,考古人员已能够确认这种灰白色沙团是燃烧之后形成的,并推测,在木头的一端应该裹有某种松软的物质(毛者布),然后用油脂浸透,作为火把使用。火把被沙土掩埋之后油脂可能继续燃烧一段时间并向周围渗透,最后形成灰白色沙团。这样的火把在填沙中显然不止一根,不同位置都有发现。

  此次考古发掘工作,还发现墓室中部距离地表约4.5米的深度有一层鱼骨状排列的木头层,中间为南北向纵向放置的木棍,两侧为东西向整齐排列的木棍。两侧的木头靠近墓室中央一端都向下倾斜,相邻木头间距约40厘米,上下至少4层。最长的木头超过3米,直径约15厘米;最短的木头长度约1.5米,直径不到10厘米。这些木头无论粗细,大部分在靠近墓室中央的一端有燃烧痕迹并且被灰白色沙团包裹着,极个别是在外侧一端有燃烧痕迹。中间纵向排列的木头也是一端有燃烧痕迹。这些现象表明,沙土之中的木棍并非直接填入,而是在一端经过燃烧之后填入。

  因此,考古人员推测,这些木头可能最开始都是被作为火把用来照明或者举行某种仪式,结束之后整齐填入墓坑中,或者是举行下葬活动的人们希望这些木头都被烧掉,于是在一端进行处理并点燃,但是填入墓室中很快都熄灭了。无论是哪种情况,这些整齐排列的木头、一端燃烧的痕迹都说明它们与丧葬仪式有着密切关系,这再次证实火在匈奴贵族丧葬仪式中有着重要作用。

  得益于燃烧的动物油脂和沙土之间的微妙反应,这些火把燃烧的证据被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保存在沙土之下。2000年后,考古队员们揭开沙土,看着木头一端那些形态各异的灰白色沙团,仿佛看到了凝固千年的火焰。这一团团凝固的火焰,用这种特殊的形态记录着2000年前草原深处那场悲壮的葬礼,为研究匈奴贵族葬俗提供了新的线索。(陈关超)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