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现小城西北、南面、东面有部分城墙留存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09 08:08 我要评论( )

据文献记载,衡阳酃县故城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历经西汉、东汉、三国,至东晋太元二十年(395年)因酃县入临烝县而废止,存续时间长达597年,是衡阳境内存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古城址。 因酃县故城(酃县城址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需要,为了解酃县

据文献记载,衡阳酃县故城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历经西汉东汉三国,至东晋太元二十年(395年)因酃县入临烝县而废止,存续时间长达597年,是衡阳境内存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古城址。

因酃县故城(酃县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需要,为了解酃县故城遗址文物分布情况,为制定下一步文物保护措施提供依据,2017年5—7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衡阳市文物局等相关单位业务人员组成了酃县故城遗址文物调查勘探队,贵州文玩,对遗址所在区域开展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

二、酃县故城遗址

酃县故城遗址位于衡阳市珠晖区和平乡湖东村(原为酃湖乡湖东村),北临耒水,西依苗圃、六绪诸山,南望酃湖,东面、南面为耒水冲积平原。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四周围以黄土夯筑的城墙,城外设护城河。酃湖地区系耒水冲积平原,地势较低,每到雨季,低洼的地方因积水而形成多口内湖。酃,从“雨”多“口”从“邑”,贵州文玩体现了该城址的基本形态。

《水经注》云:“(耒水)又北过酃县东,县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民居,彼人资以给酿,酒甚醇美,谓之酃酒,岁常贡之。湖边尚有酃县故治,西北去临承县十五里”。清同治《衡阳县志》亦载:“汉高祖五年置长沙国,下领十三县,酃县为其一,其县治设于此”。这些记述都勾画出了酃县故城历史周边环境

1、酃县故城遗址保护的历史沿革

(1)1952年湖南省文物普查发现酃县故城遗址,在遗址内采集有大量汉代筒瓦、板瓦、瓦当和盆、罐、壶、钵、豆等陶器残片,以及铜“五铢”钱、铜渣、铁剑等。

(2)1959年酃县故城遗址被衡阳市人民政府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1991年5月酃县故城遗址重新被衡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4)2011年1月酃县故城遗址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为以遗址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10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为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0米处。

2、酃县故城遗址的文物构成

根据目前衡阳市区的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资料,酃县故城遗址应由酃县故城城址本体和与城址相关的墓群共同组成。

①城址区。据最初的文物调查资料记载,酃县故城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9万平方米,四周围以黄土夯筑的城墙,城外设护城河。遗址东面、西面及北面仍保存有城垣(残高1—4米),西面和南面保存有护城河(宽约25米)。然据现今的考古发现,酃县故城城址应由大城、小城组成,早期所发现的城址仅为小城,为酃县城址遗址的一部分

墓葬区。据考古调查、发掘资料,与酃县城址相关的墓群主要分布在城址周边,有西面的苗圃、六绪墓群,西南面的五马归槽、凤凰山、玄碧塘、公行山墓群,东南面的天子坟,东北面的蒋家山、茅坪、茶山坳墓群。其年代最早春秋晚至战国早期,最晚的是茶山坳墓群、为三国、两晋至南朝,主要墓葬时代战国、西汉、东汉。

图一酃县故城及周边墓群分布示意图

3.酃县故城遗址的历史与文物价值

酃县故城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文玩,为长沙国下辖的十三县之一,辖今衡阳市区、衡南县、衡东县、攸县、安仁县、茶陵县、炎陵县、株洲县南部一带。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改国号新。地皇四年(23年),长沙国后裔钟武侯刘望举兵讨伐王莽,自称皇帝,兵败身亡后葬于和平乡蒋家山。墓葬封土成椭圆形,长13米,宽11米,高6米,当地俗称天子坟,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汉末年以湘江为界,湖南东属孙权、西归刘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衡阳为孙吴管辖。吴太平二年(257年)孙亮析长沙郡西部都尉辖地置衡阳郡,郡治湘南县;析长沙郡东南置湘东郡,郡治酃县。

西晋太康年间,湘东郡下辖七县:酃、茶陵、临烝、利阳、阴山、新平、新宁,郡治酃县。永嘉元年(307年),湘东郡改隶湘州。

东晋咸和三年(328年),撤湘州,湘东郡复属荆州。孝武帝太元二十年(395年),省酃、利阳、新平三县,湘东郡移治临烝县。

根据史料记载,酃县故城自西汉初年设立一直沿用到东晋太元二十年,是衡阳市境内存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古城址。酃县故城拉开了衡阳市建城的序幕,对于研究衡阳城市的发展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三、本次调查勘探结果

本次调查勘探结果显示,酃县故城遗址由大城和小城组成。大城范围为北临耒水,西近二环东路,南至衡州大道,东傍湖东小学。小城位于大城内西北,现存夯土城墙和护城河。

图二酃县故城遗址航拍照片

1、大城

①形状和四至。大城大体近长方形,长约650米、宽约550米,大城破坏严重,仅能从外围护城河判断出城址轮廓。

大城西面护城河保存完好,为南北向直线分布,北段宽约31米,南段宽约20-22米;西护城河内侧(东面)有部分城墙夯土留存,宽度约17米。南面护城河为多个窄条状小塘断续相连,部分地段已被人工填平,为东西走向略外弧,宽约20-30米,深约1.4-1.8米。东面护城河已全部毁平,地表看不出任何遗迹,且部分区域有房屋现代建筑。经勘探,东面护城河为南北走向略外弧,宽约30-40米,深约1.2-1.8米;护城河内侧(西面)见有黄灰色城墙夯土,宽度约17米,残深约0.2-0.3米。大城北面临耒水,为天然屏障。

总之,大城的护城河分布为西面非常清晰,保存较好;南面为断续分布,基本可连出位置;东面则根据勘探结果可勾画出轮廓。

图三大城西面护城河现状(自北向南拍摄)

文化层堆积。大城内破坏严重,仅东面偏北区域有文化层留存,见有战国、两汉时期陶片。其它区域多未见文化层,或为湖相冲积层,或为表土下直接进入黄色纯净土层。

2、小城

①形状和四至。小城位于大城内西北,与大城共用西面的护城河。小城平面为长方形,长约350米,宽约250米,设有城墙和护城河。现小城西北、南面、东面有部分城墙留存,西面、南面护城河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湖南常德南坪古墓群唐代砖室墓进行搬迁保护

    湖南常德南坪古墓群唐代砖室墓进行搬迁保护

    2019-01-09 04:35

  • 据遗址中发现的备料和石制品上保留的自然石皮

    据遗址中发现的备料和石制品上保留的自然石皮

    2019-01-09 00:51

  • 湖南永兴县发现清代石闱子 为褒奖当地人才辈出而立

    湖南永兴县发现清代石闱子 为褒奖当地人才辈出而立

    2019-01-08 18:28

  • 湖南南县考古发现九座古炮台 呈圆形环绕疑似古城遗址

    湖南南县考古发现九座古炮台 呈圆形环绕疑似古城遗址

    2019-01-08 18:22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