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每个潜次作业时间6至8小时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06 16:29 我要评论( )

18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考古工作者在三亚搭乘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启程前往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进行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本次调查计划下潜的深度将突破我国以往水下考古工作的深海空白区,个别潜次深度或将超

18日,国家文物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工作者在三亚搭乘中国科学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启程前往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进行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本次调查计划下潜的深度将突破我国以往水下考古工作的深海“空白区”,文玩,个别潜次深度将超过千米。

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介绍,本次深海考古调查计划安排6个潜次,每个潜次作业时间6至8小时。6名水下考古工作者将搭乘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对西沙群岛北礁区域进行考古调查。主要工作深度为50米至200米左右,根据工作需要至纯天珠,个别潜次深度将达到400米至1000米。

目前,我国水下考古在深海领域缺乏经验,工作大多集中在40米以浅海域,至纯天珠,更深海域人工潜水作业难度很大,而200米—300米基本达到人类潜水的极限。此次调查就是我国水下考古深海作业的初次尝试和探索。”领队丁见祥说。

据介绍,这是我国载人深潜技术首次应用于考古工作。中国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彭晓彤认为,对考古工作者们来说,从未到达过的水下深度以及6到8小时的连续工作时长,最大挑战是心理素质,“深海勇士号”团队将全力确保水下考古深潜作业的安全。

出于我国水下考古发展的实际需要,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于2017年9月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并于今年1月成立“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推动中国深海考古事业的发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先进科技手段与水下考古力量的“牵手”,对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义重大。“目前,考古工作者对海洋深处的探知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这次调查,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走向深海的开端,为今后建立多学科领域合作机制,更好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奠定坚实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 见证中国考古迎来黄金时代

    “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 见证中国考古迎来黄金时代

    2019-01-06 16:30

  • 河南省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东汉帝陵三维复原图

    河南省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东汉帝陵三维复原图

    2019-01-06 16:23

  • 琼结河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右岸支流

    琼结河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右岸支流

    2019-01-06 16:19

  • 在对青白江双元村墓地154号墓葬出土遗物进行清理和修复的过程中

    在对青白江双元村墓地154号墓葬出土遗物进行清理和修复的过程中

    2019-01-06 16:17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