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湖北随州文峰塔墓地发掘获重大发现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5 08:53 我要评论( )

2009年,湖北随州市在建设文峰塔社区还建房时发现了一座早年被盗的残墓,同时采集到了少量有铭曾国残编钟,遂确定这一区域应为一处墓地。 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陆续对建设区域的空地进行了勘探,先后勘探出4座墓(M4、M5、M6,M7)

2009年,湖北随州市在建设文峰塔社区还建房时发现了一座早年被盗的残墓,同时采集到了少量有铭曾国残编钟,遂确定这一区域应为一处墓地

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陆续对建设区域的空地进行了勘探,先后勘探出4座墓(M4、M5、M6,M7)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初步确认了该墓地应是一处春秋晚期至明清的墓地。2012年6月,对文峰塔墓地已撤迁的民房区域再次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勘探。经初步勘探,在原民房下发现墓葬60余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对工程范围内所勘探出的所有墓葬进行了发掘

湖北随州文峰塔墓地发掘获重大发现

此次工作先后共发掘墓葬66座,其中土坑墓54座、砖室墓12座、车马坑2座、马坑1座。少数墓葬有打破关系。

土坑墓皆为长方形或方形,大部分为东西向,极少南北向,按墓坑规模可为分大中小三类,其中大型墓7座(长度在5米以上),中型墓8座(长度在4米左右),其余皆为小型墓葬。坑内填土皆为黄红色五花土,土质板结,未见夯筑。其中大型墓葬皆被早期盗掘过。所存遗物不多。大多数小型土坑墓都未曾盗掘,出土遗物较丰。在已发掘的这批土坑墓葬中,有3座大型墓葬发现有腰坑,坑内或葬狗、或葬陶器。

在所发掘的土坑墓葬中皆有木质葬具,但大多腐朽,只有少数墓葬的葬具得已保存,从保存少量的葬具及腐朽葬具痕迹,可判定有一椁三棺、一椁二棺、一椁一棺和单棺四种,部分已朽棺椁墓的棺盖上还可辨有棺饰物,棺内大部分都有朱砂,人骨保存不好,葬式都为仰身直肢,头向东。

本次发掘最大的一座墓葬为M18,发掘前,在墓坑内发现有3个盗洞,墓坑平呈“亚”字形,,在其南部带的一长方形阶梯墓道,墓道残长6.6米,墓道阶梯共15级。墓口南北长16.6、东西宽15.6、墓口至墓底深9米、墓坑四周设有三级台阶。葬具为木质,棺椁部分得以保存,可区分为一椁三棺,椁室呈“中”字形,分东、南、西、北、中五室,棺室居中,棺已塌陷。由于该墓早年曾遭盗掘,其中,北、西、南、中四室仅存少量随葬品,棺内未见人骨和随葬品,葬式不明,值得庆幸的是,唯东室未被盗掘,出土有鼎、簋、簠、鬲、鉴、方壶等70余件铜器。椁底设有“井”字形的垫木10根。在椁底板下的中部偏北处挖有一圆形腰坑,坑口径0.5米、底径0.4米、深0.5米,坑内放置陶罐1件。另在墓坑的东、北、西三面各有一2×2米的器物葬坑,坑深7.6米。其中东坑内葬有一陶器,北坑内葬有两件铜方缶。西坑内未见器物。该墓葬的墓墓道打破了一座(M69)东西向的土坑墓,根据器物形制及打破关系,M18的年代应为战国中期。

除上述墓葬外,本次发掘还发现了2座车马坑和1座马坑,由于离现地表不深,保存都不太完好,车皆为整体随葬,皆为两轮独辕。其中,1号车马坑为2马驾、从位置看应归属M43号墓、2号车马坑为4马驾,应归属M29,马坑1座,坑内共葬马8具,由于附近没有与之对应的墓葬,其归属无法确指,可能属于墓地的祭祀坑。

除上述土坑墓外,本次还发掘了12座砖室墓,皆为小型,保存皆不好,全都被早期盗扰过,未见劵顶,有的仅存底部。大多未见随葬品。除1座为东汉时期,残存少量瓷器外,其余皆为宋明清时期。

本次发掘所出遗物的质地有铜、陶、瓷、漆木、骨、皮革、玉石等各类质地的文物1027件套,大多出自于中小型墓葬中。其中铜器577件,铜器器类主要有鼎、簠、簋、方壶、缶、甗、鉴、盘、匜、等。部分铜器上有铭文,铭文有“曾”、“曾子”、“曾公子”及“曾孙”等,根据铭文可知,土坑墓葬大多为曾国墓葬,陶器皆破损,主要为仿铜陶礼器,器类主要有鼎、簠、簋、盘、匜等。由器物形制而知,应属东周时期。主要为春秋中晚期曾国贵族墓葬,除此之外,还发现有少量战国晚期的楚墓。时代从春秋中期一直到战国时期,少数为战国晚期的楚墓。根据铭文判定,大多数春秋至战国中期土坑墓的国属应为曾。

湖北随州文峰塔墓地发掘获重大发现

本次发掘所获遗物众多,创造多个首例,其学术价值在于:

一、首次科学地、完整地揭示了一批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并出土了大批带有曾字铜器的铭文,对于判定墓葬国属及墓主身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二、首次在随州境地内发现了曾国的车马坑,已清理的3座车马坑为2马驾和4马驾。对认识和揭示春秋曾国车马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

三、首次在随州乃至湖北发现“亚”字形墓葬,已发现的“亚”字形墓葬南北长16.6米、东西宽15.6米。在其南还带有一条长方形的斜坡墓道,在其亚形的东西北三面还各有一个2×2米的方形附坑。这一墓葬形制为过去所不见,刷新了湖北境内已有的东周墓葬形制。

四、首次在随州发现了随国铜器,在21号墓中除出土了一批带曾字铭文的铜器外,同时还发现了一件带有“随”字的铭文的铜戈,铭文为“随大司马獻有之行戈”。随字在此无疑作国名,这是建国以来首次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随国铜器。

众所周知,随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姬姓古国,其中心区域位于汉东地区的今随州市,据史料记载,是汉东第一大国,但长期以来,在古随国的辖境内从不见随国铜器出土,反而全部所见的是姬姓曾国铜器,特别是1978年曾侯乙墓发现后,引起了学术界对曾、随之谜的一场大讨论,由于曾、随两国的族姓相同,且又不见随国铜器,于是大多数学者认为曾即随,即使用的是一国两名。本次首次出土随国铜器,从而纠正了过去传统认为不出随国铜器的误解,对探讨曾、随之谜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由武汉大学考古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省古建中心联合组队

    由武汉大学考古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省古建中心联合组队

    2018-12-30 09:16

  • 在该遗址第六期(石家河文化晚期)的考古地层中

    在该遗址第六期(石家河文化晚期)的考古地层中

    2018-12-30 09:05

  • 湖北南漳发现春秋楼遗址

    湖北南漳发现春秋楼遗址

    2018-12-30 01:31

  • 南漳一旅游开发公司施工人员在春秋寨景区最险要处施工时

    南漳一旅游开发公司施工人员在春秋寨景区最险要处施工时

    2018-12-30 00:35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