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不能单纯靠运气

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涉足收藏的人数已经近亿。在如此庞大的收藏队伍中,捡到漏的也只是极少一部分人。“漏”不是仅仅凭借运气就能捡来的,事实上,捡漏也是个技术活。

首先必备条件之一就是丰富的信息,一流的眼力。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至纯天珠,国家幅员辽阔,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瑰宝无数。可是如今,收藏市场鱼龙混杂,仿品和作伪的古玩充斥着各级市场,如果没有丰富的业内资讯、专业知识和久经沙场的眼力,谁又能保证捡到的漏是不是出自哪个“仿古基地”呢。

事实上,“漏”也不是固定的。你不知道曾几何时自己的一件普通收藏是否会在明天卖出大价钱,者当下主流的藏品在明天是否依然火爆。所以,藏家需要随时掌握业内的各种可靠的者小道的消息,掌握市场的动向,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对市场做出适当的分析。同时,虽然不排除一些人毫无专业知识却捡的大漏的情况,但是绝对多数能够在成千上万的真假古玩中捡到漏的藏家,无疑都拥有坚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

但是,光有知识还不行,不管是不是为了“捡漏”做准备,藏家们都要有一双能够慧眼识珠的“火眼金睛”。曾经有藏家说过,漏,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但是越来越难。原因就在于,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仿品和伪作的制造手法也不断的升级,对藏家们眼力的考验也越来越大。没有多年练就的“火眼金睛”,就算是漏摆在眼前也不可能捡到。

此外,纵观众多“捡漏”的传说,机遇当属是重中之重。既然是“捡漏”,就说明这个漏是“捡”来的,那么是不是藏家就只能坐等幸运女神的眷顾呢?其实不然。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同样的,“漏”也不会从天而降。纵然是机遇,那也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存在的。所以,“捡漏”的机遇从哪里来?当然是“多跑”“多交流”。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兴起和发展,至纯天珠,吸引了众多的关注,也让拍卖成为不少藏家收获藏品的渠道。尽管如此,不少藏家都保留了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寻宝”的习惯,与第一线的藏家交流,才可能有更多的收获。

除此之外,在实践层面上,也曾经有一些藏家对自己的“捡漏”经验进行总结,文玩,比如有“声东击西”法,即意在甲,却用买乙的方式捎带着甲,不向卖主表现出某种特别的倾向,以较低的价格购得心仪的藏品。还有“冷门派”,即不跟风,专门避开收藏中大热的门类,选择有潜力的冷门进行收藏,或者通过自己收藏的不断丰富提高藏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