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古玉鉴赏

古玉收藏挑战的是眼光而不是财富。很多时候,能否收藏到心仪的玉器,关键是看藏家的品位和发现能力。普通人若想进行古玉收藏和投资,就需具备应有的基本鉴赏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才有可能进行古玉收藏和投资。

距今5300年至4200年的良渚文化以玉器闻名于世,良渚人全凭手工碾刻在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堪称巧夺天工。

浙江的余杭、江苏的常熟地区早就已经出现仿制良渚玉器的私人作坊。因此,除了在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良渚玉器外,最近几十年民间收藏家手中的良渚玉器大多是真赝混杂,给良渚玉器的收藏鉴赏和民间交易带来了巨大障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收藏文化的发展。

良渚古玉所用的质料

良渚古玉所用的质料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软玉,另外还有萤石、叶腊石、石髓、绿松石等美石。依其纤维结构的差异,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类是未受沁为半透明的湖绿色受沁后为鸡骨白玉料,这种玉料当时多用于制作琮、钺、三叉形饰、冠状饰等玉器。

另一类为未受沁为不透明的暗绿色,沁后五色斑驳,肉眼常可见绢云母状交杂的纤维结构。这种玉料在良渚早期就已经被采用,主要用于制作面积较大的玉璧,个别也制作成玉琮,但制作的玉琮工艺粗率。从墓葬中出土位置看,其礼仪上的地位明显逊于采用第一种玉料制作的玉琮。到了良渚晚期,可能是由于第一种玉料匮乏,第二种玉料被普遍用于制作高节琮。

实际上,真正的良渚古玉没有较纯净的鸡骨白。自然环境下形成的玉质白化,是由于透闪石内部的结晶水逐步失去形成的,一般会经历红化、失透、白化的渐变过程,这是辨别良渚质料上最基本的特征。

市场上经常所见仿制的良渚鸡骨白玉器一般没有这种色泽的自然变化过程,而是用高温炙烤玉器,在900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下,玉器失透变白,硬度降低,但这种仿鸡骨自在质料上存在很多破绽,比如:整器死白,裂纹均匀分布,与地底埋藏千年所造成的同向冰裂明显不同。仿制良渚玉器的材料多采自江苏溧阳的小梅岭玉矿,与良渚先民选用的玉材相同,晶体较粗,明显区别于微晶结构的和田玉质,这样的仿品要从工和沁上着手辨别,仅从玉料出发经常会打眼。也有的仿制品选用辽宁的岫岩玉矿,颜色有黄色、褐色、杂色、青绿色等,透明度较高,经常用来高温仿制鸡骨白玉器。

良渚玉器的透明度、光泽和颜色

良渚玉器的透明度、光泽和颜色变化也是辨别真赝的手段之一。诸如笔者多年前珍藏的良渚文化玉琮,其本色为湖绿色玉,受沁后色如蒸栗,聚光手电照射下可见2毫米左右的透光。由于作沁上存在相当难度,一般较难仿制。结合古玉埋藏所形成的自然分布的草筋纹沁,也是鉴别良渚玉器的重要法则。

在江浙平原地区出土的良渚古玉,如:反山、瑶山、汇观山等地出土的玉器表面,经过4000多年的岁月,常常会形成一层光亮、致密的膜,侧光下呈现明显的玻璃光。古人制作玉器过程中,需要经过开料、刻工、抛光等多道工序,形成绝佳的抛光效果。加之受到4000年埋藏环境的共同影响,最终形成了玻璃光的效应,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不规则的细微磨痕,这是现代电动工具加工所无法仿制的特征。

在余杭地区出土的玉器基本上都是白色的,与人们意识中的反差很大。实际上良渚玉器最初都是湖绿、黄绿、碧绿、深绿色,这种白色行业内部称为鸡骨白和老泔黄。因为地质作用和物理变化,次生变化受沁2000年以上,甚至4000~5000年才能形成。早期的良渚玉器表面的膜已经损坏,纹饰模糊,泥土沁入后犹如石灰和石膏,称为解理。比如在新地里发掘的很多玉璧,只有套模板才能取出。鸡骨白的玉器经过阴干会恢复一些硬度,经过盘玩,人的汗水和油脂沁入后会逐渐恢复莹润,颜色也会改变,主要是变红。台北故宫和海外博物馆的很多清宫旧藏良渚古玉,主要是红色的。

良渚玉器的加工工艺

说到良渚玉器,最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其加工工艺。透闪石玉是一种硬度极高的天然矿物,用今天的铁质刀具也很难在上面留下划痕,而在良渚文化的玉琮表面,却刻满了神秘的神人兽面纹饰,其中尤其精美者,在毫米的宽度内,竟然整齐刻画着4-6道平行的细阴线,简直匪夷所思!难道,在没有金属工具的史前时代,良渚先人就已经掌握了一种并不为后人所知的复杂工艺吗?

在出土的良渚器上,不少留有切割的痕迹,分为锯切割和线切割。锯切割是用片状的石器和竹片配合解玉砂做直线切割,用于玉器的开料和剖面。而线切割则是用兽皮加水和解玉砂的制玉工艺,由于没有精确的定位技术,经常在玉器表面留下了抛物线形的切痕,在良渚的一些玉琮、玉钺的表面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是鉴定良渚玉器的重要方法。

现藏浙江省良渚博物院的一件玉璧,表面上残留着一些奇特的弧形切痕。专家推测,这些弧形切痕保留了当年一种线切割工艺的痕迹,线切割是制玉工艺的第一道工序,称之为“解玉”,所谓解玉就是把玉料按照玉器成品的需要,切割成不同的形状。

在今天,由于有了各种型号的机械装置,即便是大型玉料的切割也变得非常简单,但是在古代,这种切割工艺是如何完成呢?最为普遍的工艺就是采用了线切割,古人把兽皮拿下来割成小细条,然后卷成绳子状,因为它本身有坚硬程度,然后加上解玉沙,在一块石头上反复这么拉。经过有的考古学家实验,一块10厘米左右的玉料经过兽皮加解玉沙,在几十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拉开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