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百科

惟览观其意;而师心白诣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12 15:25 我要评论( )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居士,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明代著名的画家,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杰。出身仕宦,常与名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交游,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征明的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全才。正如王世贞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居士,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杰”。出身仕宦,常与名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交游,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征明的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全才。正如王世贞所言:“吴中诗述徐祯卿,书述祝允明,画则唐寅伯虎,彼白以专技精诣哉,则皆文先生友也。而皆用前死,故不能当文先生。人不可以五年,信夫,文先生盖兼之也”。其为人处世、诗文书画无不为人所仰慕。

文氏在嘉靖中后期成为“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开创的“文派”影响了吴中地区的几代画家。吴宽称他“书画为当代宗匠,用笔设色,错综古人,闲逸清俊,纤细奇绝,一洗丹青谬习”。由此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生平与性情

文征明良好艺术修养的形成,首先应追溯到其家庭的影响,良好家庭环境也培养了他温雅的性情。性情的不同,在某种程度而言对艺术特色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其父文林(1445-1499年)为成化壬辰进士,曾官南京大理寺丞及温州知府,是一位清廉的官员。张咏《吴中人物志》记载:“其先衡山人,世为武胃。大父从其兄兵中,署散骑舍人来浙江,因家长洲。父洪,乡荐授沫水教授,林举成化壬辰进士,除永嘉令,有族能。改知博平,召还朝,补南京太仆寺垂。”文林对文征明寄予厚望。文氏八九岁时语言犹不分明,文林却毫不气馁道:“此儿他日必有所成,非乃兄所及也”。文林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为其请了最好的老师。其文师吴宽,画习沈周,书学李应祯,此三人皆一代名流。文征明从师于他们,在诗文书画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

优良的家庭教育,亦造就了文征明温和的性格与广阔的胸怀,这也使他交往广泛。《新倩籍》说他“性专执,不同于俗。不饰容仪,不近女妓,喜淡薄。铸类有小过,时见排抵。人有薄技,亦往往叹誉焉”。因此在他身边聚集了一大群文人。《明史·文征明传》中有云:“吴中自吴宽、王鳌以文章领袖馆阁,一时名士沈周、祝允明辈与并驱驰,文风极盛。征明及蔡羽、黄省曾、袁裹、皇甫冲兄弟稍后出。而征明主风雅数十年,与之游者,王宠、陆师道、陈道复、王毅祥、彭年、周天球、钱毅之属,亦皆以词翰名于世”。不难看出,在吴宽、王赘后,文征明开始主持吴中风雅,并“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无间也”。

生于官宦之家的他,最初的理想是求取功名,但“十试有司,每试辄斥”。从26岁起至53岁,居然考十次,但都未中,求仕之途可以说是非常坎坷。五十四岁时由诸生被举荐为翰林待诏,编修国史。进入官场后看到宫廷纷争,官场险恶,遂萌生去意,故不满三年就借辞职还家,筑室称“磐山房”,于是便“杜门不复与世事,以翰墨白娱”。最终顿悟到了多年谋求的仕途之道并非其真正归宿。曾写《病起遣怀》诗以明志:“潦倒儒宫二十年,业缘仍在利名间,敢言冀北无良马,深愧淮南赋小山。病起秋风吹白发,雨中黄叶暗松关;不嫌穷巷频回辙,消受炉香一味闲。”此后他抛弃一切杂念,书画成为他晚年最大的快乐与追求。从事书画创作三十余年,名声喧赫一时。四方求诗文书画者极众,堪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书画者纷至沓来,以致“海宇钦慕,缣素山积”。但文氏对于豪贵富商之请,则片褚不易得,尤其是王府中人,求其笔墨更是万难。对倚官仗势者尤为反感,作为好友的何良俊深有体会,“衡山先生于辞受界限极严,人但见其有里巷小人持饼饵一薯来索画者,欣然纳之,遂以为可免。尝闻唐王曾以黄金数纷,遣一承奉贵捧来苏,求衡山作画。先生艰拒不纳,书不肯启封。此承奉遗巡数日而去”。其人生信念可见一斑。

文氏淡泊名利,金钱不系于心。《双玉堂丛话》说:“文征明家居,郡国守相连车骑,富商贾人珍宝填溢于里门外,不能博先生一赫蹄”。也正因为如此,其时作伪者纷纷,使得“四夷贡道吴门者,望先生里而拜,以不得见先生为恨。然诸所欲请于先生,度不可,则为募书生、故人子、姻党,重价购之。以故先生书画遍满海内外,往往真不能当赝十二”。

文征明19岁开始学画,26岁拜一代大家沈周为师,毫无疑问受沈周画风的影响甚大。沈周长文42岁,可以说是前辈大家,但却很看重这个学生。而文征明也极为尊重这位老师,常称沈周为“我家沈先生”。文嘉的《先君行略》中记道:“(文征明)性喜画,然不肯规矩模拟。遇古人妙迹,惟览观其意;而师心白诣,辄神会意解。至穷微造妙处,天真烂漫,不减古人。时石田先生沈公周为公前辈,雅重公文行,见公所作小幅,亦极加叹赏”。两人在作画上为师徒,在文学上却互相切磋,有很多唱赠诗作。沈周有《赠征明》诗:“老夫开眼见荆关,意匠经营惨淡间。未用荆关论画法,先生胸次有江山。”

但文氏并未专师一门,而是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和吴镇,兼取赵孟頫枯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则取法郭熙、王蒙,布景繁密,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故谢肇涮《五杂俎》有言:“文征仲远学郭熙,近学松雪。而得意之笔,往往以工致胜。其气韵神采,独步一时,几有出蓝之誉矣。”

在临摹和学习古代名迹后,他的艺术风格得以创新。特别是其用笔方面有了自己的面貌。如董源、巨然的画皴线大都湿润,轮廓线和皴线内外不分,然文氏作品的外轮廓线却是清晰略重,在苍劲浑厚之余而不失温润,至纯天珠,笔墨没有干枯狂躁之弊,并运用书法的用笔来勾皴点染,表现力丰富,节奏感强。其用线不是刚硬凝浑的,而是枯淡松软的。他吸收了元代王蒙的画风,但比“元四家”的更加工整严正。全图布局精心,用笔细谨,树石穿插勾写,皆一丝不苟,无一笔随意,创造出了一种秀丽、细润、雅致一路的艺术风格。如在《古木苍烟图》中,近景浅渚坡石之上写古木六株,尽显荒疏古寂之气。颇似倪云林的《六君子图》,一水相隔的中景坡石之上,几间房屋掩映在树丛之中,似隐士之居所;远景是绘石山与飞泉。几笔重墨点出石山上不多的草木,山体结构的处理以及用笔方式,吸取了黄大痴的法度。整幅画文氏用渴笔淡墨绘制,笔墨在疏中求密。尽管看似简疏的笔法,却包含了多重的复笔勾皴,松秀沉稳、淡定自然。其画皴擦多于渲染,于干淡简练中透出腴润,给人以空寂苍茫、冷逸古雅之感,这与他独特的审美理念有很大关系。文征明崇尚古意逸气,特别是宋代画风,以及赵氏绘画的古意和王蒙结构的繁密特点都被他融入到自己的山水画中。故董其昌称其“精工古雅,有唐、宋名家风格,胜国画不足师矣”。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蔡邕在《笔论》中言:书者

    蔡邕在《笔论》中言:书者

    2019-01-12 15:18

  • 莫言巨幅书法助阵中国首场文学拍卖

    莫言巨幅书法助阵中国首场文学拍卖

    2019-01-12 07:27

  • 康有为梁启超书法作品:拍场并茂后市可期

    康有为梁启超书法作品:拍场并茂后市可期

    2019-01-12 05:22

  • 深浅不一、层次分明的青色铺底

    深浅不一、层次分明的青色铺底

    2019-01-12 05:12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