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之搬迁前后保存环境不断变化

始建于北凉时期的天梯山石窟中国石窟“鼻祖”之称,在敦煌研究院和甘肃省博物馆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抢救性修复天梯山石窟塑像20身、壁画约90平方米。

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肃武威市城南约60公里的黄羊河畔,始建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被称为中国石窟“鼻祖”,在中国石窟艺术发展乃至整个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58年,因修建黄羊河水库,天梯山石窟除大佛窟外的其他文物被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保存。1992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在原址、原位修复天梯山石窟文物。2006年,保存于甘肃省博物馆的天梯山石窟文物,除少量留存甘肃省博物馆外,其余500多件大小文物及残片移交武威市凉州区天梯山石窟管理处保护管理。

由于天梯山石窟时代久远,加之搬迁前后保存环境不断变化,导致天梯山石窟文物大部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病害。目前,敦煌研究院和甘肃省博物馆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的抢修方案,,正在对天梯山石窟文物开展抢救性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