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150万古籍年底有望身份登记

2012年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每部古籍身份证――“古籍普查登记编号”和相关信息,建立国家古籍登记制度,加强对古籍的管理、保护和利用。而到今年年底,辽宁省将力争完成全省的古籍普查工作。这是一件艰巨而复杂的一项工程。借此时机,记者走进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探秘全省最大的的古籍宝库。

走进庞大的地下善本书库,在这里,一排排古籍珍品静静地躺在书柜上,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宝洞,存世近千年的古籍“宝贝儿”在这里陈列。关于它们有太多的故事,它们保存、修复、收藏牵动人心,也不为我们所知。本报记者探秘,,为您讲述一段段千年古籍流转、保护、收藏的佳话,记者置身其中,精心访谈,酷似穿越千年的阅读。

古籍是老祖宗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贝。今年底,辽宁省将力争完成全省的古籍普查工作,让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贝”都有自己的“身份证”。

据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省图书馆馆长王筱雯介绍,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具有不可再生性。古籍普查登记是古籍抢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环节。

王筱雯介绍,辽宁省现存的古籍文献,大多数收藏在大中型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及文博单位等。初步统计,大约在150万册左右。

大家都知道,古籍就是古书。但这仅仅是对于古籍的笼统概念。按照此次普查工作的界定,省内各收藏单位个人所藏,产生于1912年以前的文献典籍,包括汉文古籍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以及甲骨、简帛、敦煌遗书、碑帖拓本、古地图等文献。

据王筱雯介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辽宁省收藏的古籍文献质量较高,有相当部分是存世孤本、珍本,为古籍界所瞩目。如: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宋元版古籍,大部分出自原北京清宫,很多是古籍精品、海内孤本。稿本《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手稿,有着特殊的文物价值和资料价值,被誉为镇馆之宝。

按照国家要求,2012年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每部古籍的身份证――“古籍普查登记编号”和相关信息,建立国家古籍登记制度,加强对古籍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利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建立全国古籍普查基本数据库。按照要求,古籍普查登记工作需要登记每部古籍的基本项目,必登项目包括索书号、提名卷数、著者(含著者朝代和著作方式)、版本、册数、存缺卷数。

在开展古籍普查登记的过程中,辽宁省还将同时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培训,建立古籍普查登记专职及兼职队伍,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和专家学者参与古籍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