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的装饰艺术

紫砂壶诞生的明代开始,紫砂装饰就已出现。紫砂壶“花货”从壶身到壶嘴的多部位皆有采用仿生原理制作的;“光货”与“筋囊器”则是通过立体线条对紫砂进行装饰,此点现今也成为鉴别与考量一把紫砂器物优劣的标准。

除了壶体自身的紫砂装饰外,另有几项技术,于外在对古朴、淡雅的紫砂器进行装饰。从瓷器上学来的炉钧釉

明代后期,江苏宜兴人欧子明在宜兴创建了生产仿钧器(宜钧)的著名的窑场。此窑作品多以白泥紫泥为胎,器物的形式多仿钧窑,并施以仿钧窑的乳浊釉,因此称为“宜钧”。清人葛明祥在宜兴窑烧制陶瓷,活跃于乾隆(1736~1795年)年间,与弟葛源祥均善仿钧釉瓶类器物,作品呈蓝色翠毛釉,底部有“葛明祥”“葛源祥”三字印章款。二人继承了明后期的“欧窑”至嘉道时期,这种从“欧窑”技法发展而来的炉钧釉最为兴盛,紫砂艺人多有使用。

炉钧釉也叫上满釉、画彩釉,是紫砂中知名度最高的装饰技法之一。紫砂之器突出素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近乎奢华的装饰技法?这与三点有关:首先是紫砂壶由明代时大彬闯出名气,在清初陈鸣远手中得到沿展后,人才乏善可陈,学习、模仿者多,创新、突破者少。炉钧釉这种技法的出现,刚好可以增加创新之感。另外,由于清代雍正、乾隆二朝国力达到鼎盛,且皇家如乾隆皇帝本人艺术修养极高,嗜好艺术,大大影响了举国上下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附庸风雅,崇尚繁复、庞杂的艺术表现形式,此点自然也影响到紫砂创作。还有一点,就是紫砂明、清时从选料到淘洗泥料及烧制,原料明显不佳,常常会在表面出现黑斑、熔孔等瑕疵,通体包裹炉钧釉会掩其瑕疵。

需要说明的是,炉钧釉显然是受到了瓷都景德镇釉上彩技法的影响。《南窑笔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景德镇陶录》卷三载:“炉钧釉,色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用低温釉色彩在紫砂烧成品上堆画花草图纹、亭台楼阁、戏曲人物,再经窑炉在800~850℃温度下二次烧成,此法称为“画彩釉”。而将烧成的紫砂之器通体施满釉彩的叫“上满釉”,二者工艺通称“炉钧釉”。

历史上康熙时有少量的御制珐琅彩紫砂壶,雍正朝紫砂加彩的壶渐多,至乾隆朝,紫砂加彩更加盛行,多为粉彩装饰,甚至还有描金装饰,奢华至极。这样的情况,嘉庆、道光年、司依然可见。不过,由于后来陈曼生对紫砂壶型进行了破天荒的大力创新,紫砂艺术又重新恢复了生机。另外,紫砂壶毕竟是实用器物,炉钧釉中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所以即使炉钧釉装饰看着如何艳丽缤纷、富贵万千,也不过只是昙花一现,更有违紫砂的素雅面貌。

变化多端的绞泥技法

绞泥技法也叫绞胎技法,明、清紫砂工艺中均见此法。该法与瓷器的绞胎如出一脉,关键是泥色的调比要协调、独特,以达到装饰紫砂的效果。制作时,事先需在心中打好草稿,对将要呈现出的色彩效果有个预想,然后根据要求配比恰到好处的泥色,接着分层粘合,同时要有意识地进行拉长、延伸、扭曲等变化,然后是割出泥片,再平整加工等。此技法最大特色是变化自然,与瓷器中钧瓷的窑变现象异曲同功。今人吕尧臣擅长此法,素有“吕氏绞泥”之称。

包裹与镶嵌

紫砂的镶嵌手法,也是从我国其他的艺术门类中学习而来。常见的是镶嵌玉石或釉珠。在镶嵌物品的选择上往往突出珍贵性,但毕竟紫砂一直强调素雅之风,所以在镶嵌时制作者多小心谨慎。比如,在紫砂观音像额头部分镶嵌釉珠,就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反之镶嵌不当,或位置不对,反倒会破坏紫砂自身本有的魅力。

在清道光年间,曾短暂流行过一种在紫砂茶壶上包裹一层锡皮的做法。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当代紫砂大师徐秀棠认为,由于当时的收藏者喜欢这种风格,或收藏价值的名家壶破损后,为了弥补和挽救,而采用了这一手段。当紫砂壶口面裂开了缝时,就在口上包一条线;壶嘴断了就用玉石包接;身筒开裂就全身包锡,以至于后来成为一种专门的包接金属装饰方法,传世品有“锡包础方壶”“包锡罩壶”等。这样的推断应有道理。此外,在19世纪初宜兴紫砂壶外销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时,为了满足当地华人对包金、包银紫砂壶的特殊钟爱,还出现了唇口双沿、盖钮、流口等均为黄金包裹的镶金圆壶。

考验功力的陶刻

陶刻装饰也称刻字、雕刻等,紫砂艺人用钢刀于泥坯上雕刻文字或者图案,然后再进窑烧制。烧成的紫砂之器,器表内容大大丰富,集合全石、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身,大大提升了紫砂器的价值,是紫砂艺术中重要的装饰技法之一。

在紫砂陶刻时,紫砂艺人会选择刻底子和空刻两种陶刻形式。顾名思义,空刻即直接以刀在泥坯上进行镌刻:而刻底子是指艺人先用毛笔在坯体上书画,定稿后再用刻刀依照毛笔痕迹进行镌刻。

紫砂陶刻可一人完成,也可多人完成。多人完成其法与绘画中多人共作同理,各人发挥所长。艺人们在泥未干时陶刻称湿刻,干时称干刻。紫砂陶刻同石刻一样,也有阴刻、阳刻以及琢沙地等之分。刻后着颜色者称为色刻,不上色则叫清刻。而陶刻的对象包含了紫砂壶、紫砂杯、紫砂花盆、紫砂花瓶等等。

紫砂陶刻者中,最具影响力的首推清人陈曼生,以他名字命名的“曼生壶”系列壶式均强调陶刻装饰,壶面铭文、图案俱佳,直接表现了设计者的才智和镌刻者的高超技艺,是今之藏家追捧的至宝。

优秀的陶刻艺人所作之壶,价格要比未陶刻的壶高出许多。但是也出现了大量的“万货”,即一天可刻数十件甚至几百件的紫砂壶,壶面的陶刻率性而为,肆意创作,忽略与壶体的呼应,这样作品艺术价值实则不高,收藏时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