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梳篦发展及其特征

古人无故不剃发,《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样的传统延续了千余年,甚至在满清入关之后,为了反抗剃发的命令,许多人不惜抛头捐躯,可以看出古人对头发的重视程度。也正是因为这种重视,历代均制作了大量梳理头发的梳篦。

历代梳篦发展及其特征

历代梳篦发展及其特征

历代梳篦发展及其特征

自古以来人们对用来梳理头发的梳子主要有三种称呼,即“梳”“篦”“栉”。《释名‘释首饰》曰:“梳,言其齿疏也。……篦,言其齿细相比也。”又《说文解字》云:“栉,梳篦之总名也,从木节声。”它们的材质普通名贵,工艺或简单或精湛,均让我们得以从一个侧面去一窥那些逝去了的岁月与消散了的风流。

早期实用性强的梳篦

从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看,在距今6000余年的马家浜文化遗存中就发现了由象牙制作的最早的梳子。这种年代较早的梳子大都呈竖式长方形,有4~5枚长而粗的齿。考古学者王仁湘先生认为这种最初的梳子是人们基于梳理、固定头发的需要,模仿人的手而制作出来的。

直到战国时期,梳篦依然延续着新石器时代以来竖长方形的造型,而变化主要体现在制作材质的不断丰富、梳背雕镂的更趋精美以及梳齿的日益细密上。2004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到一件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木梳篦,梳背为半圆形,梳背与梳齿间饰四道弦纹,梳齿细密且平整,通体髹红漆,造型简洁规整。它与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以及湖北云梦睡虎地秦代楚人墓葬中所出木梳的气息完全是一脉相承的。

更具装饰效果的魏晋梳篦

梳篦的竖长马蹄形风格延续长达400余年。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为了取得更好的装饰效果,开始将头部发髻日渐梳高,或使用各种形态的高耸的义髻。《北齐书》中就曾记载,齐后主时期,后妃们剔去自己的部分头发,而戴梳成飞鸟状的义髻,还使得民间也大量跟风效仿。这时梳篦用于固定与美化发髻的作用日益加强,导致这一时期梳篦的形制开始发生了变化。

2001年在陕西成阳平陵乡发掘了一座十六国时期的墓葬,出土了大批粉彩女侍俑与女乐俑,这些女俑均头戴黑色蝶状发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女俑的脑后插着一个木梳。虽然无法分辨其所戴黑色蝶形发冠是以真发梳成还是义髻,但可以明显看出是用木梳来对发冠进行固定的。如果我们再对比1999年江西南昌火车站东晋墓出土的木梳,就能发现这一时期梳篦在形制上发生的变化,梳背渐趋宽扁,梳齿略微稀疏,整体从竖长马蹄形变成了宽扁的马蹄形。

趋于精致的隋唐梳篦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形成的宽扁马蹄形梳篦大都较为朴素,在梳背部分的大量留白,正好为隋唐时期的能工巧匠进行装饰预留了空间。

2006年,一件精致的唐代骨质梳篦被送交至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件梳篦仅存梳背,梳齿已经不存。其作云头型,正面以水波纹为底,中心浮雕阔叶牡丹花,背面亦以水波纹为地,中心刻方胜图案。牡丹代表了富贵,而方胜则因其同心相合的造型寓意男女心意相通,爱情久长。人们在这件梳篦上寄托了白头偕老、长享富贵的美好愿望。

此外,2000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曾征集到一件出土自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唐墓的琉璃制梳背,表面刻有团花,惜侵蚀较为严重。从现有馆藏梳篦的情况看,唐代制作梳篦的材质相当丰富,除了以上介绍的骨质、琉璃质外,还有金质、玉质等。另外,从五代女诗人花蕊夫人“斜插银篦慢裹头”的诗句中可知,当时还有银质的梳篦。这一时期的梳篦不但材质众多,而且在使用上往往在发髻部分插得满满当当。比如敦煌榆林窟女供养人像头部满插的发梳,就很好地向我们阐释了唐代诗人元稹《恨妆成》中“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的诗句。

总的来说,唐代梳篦在延续魏晋以来的基本形制的同时,丰富了制作梳篦的材质种类,进一步强化了梳篦特别是梳背部分的装饰作用。

朴素的宋元梳篦

北宋时期,以朱熹为首的士人对唐人思想上的过度开放、自由与奢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自此,在唐代较为常见的风格各异的女性装扮渐趋统一,女性的装扮在很多方面发生了改变。对于梳篦来说,“满头行小梳”的插梳风气不复流行,梳篦的形制也因此再次发生了改变。

2010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又征集到一对描金骨梳篦,为半圆形,梳背部分镂空雕刻花草纹饰,残留有描金装饰,其中一件的齿部有残损。这对梳篦初看从风格上仍有唐之遗风,但其造型则与唐代梳子已相差很大。唐代梳篦为宽扁马蹄形,梳背与梳齿上下相接,而这件梳篦整体为半圆形,梳背与梳齿部分均为半月牙形,梳背将梳齿完全包裹住。南京市博物馆2004年在南京市郊江宁镇发掘了一座大型装饰结构墓葬,据墓葬出土的铭文砖显示,墓主下葬于大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墓中出土了一件宋代玉梳篦,这件玉梳篦与上述描金骨梳篦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风格均非常接近,因此亦应为宋代之物。通过与唐代梳篦的比较可以看出,宋代梳篦的形制由宽扁马蹄形变为半圆形,梳背变窄,梳背与梳齿均变为月牙状,且梳背与梳齿的连接形式由上下相连变为梳背半包梳齿;装饰风格上部分延续了唐代对梳背部分的精雕细琢,但总体风格上渐趋淡雅朴素。

元代是马背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其简洁质朴、不事雕琢的草原性格也体现在梳篦的制作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时代气息与民族风格。2010年10月,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到西安南郊凤栖原出土的一件包金木梳篦,,长8.3厘米,宽3.8厘米,半圆形,梳背窄薄,外包以金箔,造型非常简洁。1994年河北石家庄后太保村发掘了一批元代墓葬,其中第二号墓中发现一件金梳背,呈拱形,由金包制而成,内侧有镶嵌梳体的卡槽。此外,1982年山东嘉祥县曾发掘一座元代纪年墓葬,墓主曹元用在《元史》中有传,卒于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年),在其墓中也出土了一件包金木梳篦,其形制、工艺均与西安凤栖原出土的包金木梳篦基本相同。

细腻完备的清代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