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式青铜器

3000多年前,三晋大地曾经出现过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有文化的诸侯国,那就是晋国!武王克商,西周建立,分封诸侯,屏藩王室。成王“桐叶封弟”,叔虞入主唐国,其子燮父改号为“晋”。其后励精图治,开疆拓土,逐渐强盛。周室东迁,文侯首功;践土会盟,文公称霸;其后纵横中原,九合诸侯,成就百年霸业......

公元前128年,因为六年前万荣县庙前村出土一件晋国青铜鼎,汉武帝认为是祥瑞,遂改年号为元鼎。722年,此地又发现铜鼎,唐玄宗遂将汾阴县改名宝鼎县。明清以来,山西各地不断出土各种晋国青铜器。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翼城天马—曲沃曲村遗址(含北赵、羊舌两个晋侯墓地)、绛县横水墓地、闻喜上郭墓、侯马晋国铸铜遗址、太原赵卿墓各个周代遗址、墓地的发掘,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和制作青铜器的作坊遗物,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晋国青铜器的艺术理念、工艺设计和铸造技术,皆开艺术变革风气之先。以中原风格为基础,吸收北方草原文化因素,取法自然的活泼浪漫,在浑厚肃穆中添加灵巧秀丽,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面貌,于列国青铜文化中自成体系,实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璀璨的明珠。我会将晋国的文化传承下去!把最古老晋国最美好和有文化价值的东西收藏起来......收藏是一门学问,是一种修为,,是伯乐和千里马故事的延续…

晋式青铜器

晋国时期的青铜器

诸子百家,百花其放,争鲜斗艳!晋国魅力 文化修远 叫我魂饶梦迁

在中国青铜史上,山西青铜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晋国与后来的三晋是两周时期强大的诸侯国,所以晋系铜器可以作为中国青铜时代铸造工艺的完整标本之一,这是毋容置疑的。山西也出土了较多的商代典型器物,有和二里冈及其后殷墟文化系统完全一致的青铜器,如平陆前庄青铜器、灵石旌介青铜器等;也有一些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青铜器,如石楼等地出土的青铜器。所以山西夏商时期的青铜器分布比较复杂,科学的考古发掘较少。从目前来看,夏时期的青铜器很少,殷墟早期的青铜器还未发现。因此,科学地讲,西周以前的青铜器还不能构成一个系统

晋式青铜器多数没有铭文、纹饰多样化等,从表面上看客观地概述了晋式青铜器的特征。然而,系统的研究已经显示,晋式青铜器是一种“标准”化的青铜器,这是它最大的特点。

在中国青铜器的演化过程中,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发展在战国中晚期形成了一个定制,这个定制就是来源于西周以来逐渐发展的晋式风格,其特色如下:

组合多样,器形单一。晋系墓葬随葬品组合进入东周以后逐渐复杂化,礼器减少,实用器实用器明器增多。从单一器形看,我们以鼎为例:这时的鼎均为三只足,圆弧形器腹,两个附耳,三个钮的盖顶部带有捉手的盖,造型匀称大方。我们后来看到的中国传统鼎型其实就是源于这个式样。

纹饰形式繁缛,但构图单调。晋式青铜器上的龙纹、凤鸟纹、蟠螭纹等,都极其繁缛。但是复杂的器物纹饰几乎都由某一模块连续复制成纹饰范,然后组合而成,最终形成了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纹饰构图的时尚。同时,也反映了纹饰设计新理念与制作技术的巨大进步。

铸造工艺统一。比如:晋式青铜器的铸造原料,遵循着铜、锡、铅稳定的三元合金配比规律;圆形器身的分范工艺上,形成了三分弧面的定型方法。这些都为其后冶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晋国出现一直到战国的三晋再到秦灭三晋,文化发在出来没有中断过600年的辉煌;从晋国始封的河汾之地,到三晋鼎盛时期的中原,地域上只是扩张而基本没有迁移;三晋是由晋国的各卿分离而来,文化传统没有显著变化。因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清晰的文化发展脉络,这种现象在中国青铜文明中是比较少见的。

晋式青铜器

叔虞封唐时,山西是殷商旧国之地,商文化非常丰富,所以早期的晋文化乃植根于殷商遗民文化。后来以叔虞集团为代表的宗周文化与殷商遗民文化、周围的戎狄文化不断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最初的晋文化。说起周文化!这里我要说一点 我想不明白!以前看电视探索上说周人是排斥商文化!但是我看了好多资料发现!晋国是个例外!商玉在很多晋遗址出土。晋人虽然是华夏族 但是他们的包容性和侵略性是叫人费解的,他们和整个华夏族有本质的区别!或许是因为他们是个小国,或许是周天子的小弟唐叔虞,思想开放!晋人融化殷商遗民文化、戎狄文化!侵略附近不知名的 倗国 虞国 貌是还有个黎后国!等等 疯狂吸收别的氏族的文化!这一点和后来的秦,汉和李唐王朝相试!民族包容性比战争还厉害!到现在我们仍然传承着5000多年里融合了华夏大地漫长岁月里各民族的文明。当然鬼子和高丽棒子在汉就开始学习我们是我们文化的分支!以至到后来的晋国通器中有大量的写实动物如熊、猴、蛙、鱼、鸭、鸠,以立雕和高浮雕的形式,出现在各种青铜器上。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写实动物为造型是晋国工匠的所爱,毕竟吸收夏,商,周、倗国,戎狄,倗国 虞国或许还有没有记载的小诸侯国的文化!还有除了博物馆燮父的鸟尊,在晋侯墓地出土的猪尊、兔尊和立鸟人足筒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