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华文逸 会昌县教育局局长

1005.华文逸 会昌县教育局局长

  

  简介:

  华文逸,男,1973年8月出生,1994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农村中学、县委报道组、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办公室、县委政研室、县国家保密局、县纪委监察局工作,2010年7月至今,任职会昌县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的当月担任教育局长,注定要与教育改革同步,与教育创新协力,与教育发展共荣;面对当时会昌教育质量长期低位徘徊、大量优生外流、百姓对教育民意“汹汹”的现状,半年时间走遍了全县246所学校,调研基础上提出“抓学习、带班子、强队伍,抓考风、促教风、转学风,抓改革、夯基础、提质量”的工作思路,落实“小学放活,初中提质,高中培优”的具体路径,推行三项改革:一是推行校长教师聘用制,着力解决校长能上不能下、教师能进不能出的问题;二是在全省先行先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逐步解决师资差异大、城乡教育发展失衡的问题;三是探索管、办、评分离,试行“第三方评价”,全面解决学校发展评价“自拉自唱”的问题。2012年4月,在全省率先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当年5月,省政府在会昌县召开现场交流会,2013年,会昌县被省教育厅表彰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赣州市首个),2014,会昌县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试点县。

  事迹材料:

  华文逸:甘愿做红土地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同月,我从会昌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岗位调任会昌县教育局长。县委主要领导找我谈话时的一句“组织相信你!”,从此,我把个人的生命与激情同会昌的教育改革融入到一起,引领会昌教育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改革前列,与4600多名教师一道,抓铁有痕一步一个脚印,书写会昌教育“风景独好新篇章”。

  优化学校布局,留住农村的“文脉”“灵魂”,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建筑最美丽的风景。2010年我到任时,全县有36万平方米的D、C类危房,占全县校舍的81.4%,大部分农村校舍下雨天室内“雨水滴答”,晴天“光线直射”。这样的学校连师生的安全感都没有,哪里还有心思教书育人?头两年,我把工作重心放在优化学校布局,每两个月就跑一次赣州、南昌,不厌其烦地向市教育局、省教育厅汇报会昌学校的困难。2010年冬,会昌周田中学和中心小学附近200米矿区发生地陷,两所学校需要整体搬迁,我频繁地跑项目,争取上级“特事特办”,那一年冬天,南昌下了三场雪,其中两场雪我都遇上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十二五”期间,会昌学校建设成为力度空前的黄金时期,新建学校26所,改建扩建182所,新建校舍面积21.2万平方米,改扩建校舍25.9万平方米,90%以上的学校通过实施校安工程、农村标准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边远山区教师周转房建设等项目,面貌焕然一新。通过优化布局,县城学校增加学位1.5万个,既适应了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又缓解了县镇学校大校额大班额的问题。同时,抓住国家实施学前教育一、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机遇,19个乡镇每个乡镇建好一个达到省标的公办示范幼儿园,县城新建一个公办示范幼儿园,还建成了赣州市第一个村级公办示范幼儿园。按照“规范、达标、提质”的要求,支持12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至2015年,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8.7%,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如今,农村最安全的建筑就是校舍,最美丽的风景就是学校,学校成了农村的“地标”,成了外出游子最牵挂的乡愁。2012年11月21日,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了《告别“摊大饼式”的发展路—江西省会昌县集约化发展农村教育纪实》。

  改变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把学校办成最有活力的所在,这是会昌教育“突围”的根本。会昌教育长期落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部分校长教师教育理念落后,价值观模糊,职业行风变味,职业倦怠感突出,缺乏“领军人物”和学习的标杆,而做“人”的思想观念转变是“第一难”的工作。一是改革校长教师聘用制,教育局长聘用校长,校长聘用副校长、教师,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用好的制度来调动和保护校长教师的干事创业激情。校长聘用、教师调动和评先评优不用再找关系、不用再去拉票,而是凭德才看业绩。二是先行先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划分小学交流学区和初中交流片区,建立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共生共荣“联合体”,每年安排30个骨干教师到边远山区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同时“一对一”安排对应学校的年轻教师到优质学校跟岗学习培训,较好的解决了农村教师薄弱、基础教育

  质量滞后的问题,稳定了农村学校生源。目前,我县形成学生40%在县城,38%在乡镇学校,22%在村级学校的合理布局。2013年,会昌县被省教育厅表彰为赣州市首个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三是探索管、办、评分离,推行“第三方评价”,2015年开始,聘请在校大学生按比例抽样群众代表、家长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村干部代表,对区域所在学校进行评价,较好地解决了教育发展评价“自拉自唱”、评价失真失实的问题。在用改革的办法基本扫除这些影响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的同时,我把教师的职业精神培育、教师综合素养成长,紧紧抓在手上,建立国培、省培、市、县、校五级培训体系,把教师的培训学习与评先评优、职称评聘挂起钩来。2010年冬,恢复了中断11年的“会昌县教育学会年会”,每年举办一届主题年会,涉及课改、教师成长、校园文化、教育信息化、学困生成长等专题;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12年,聘任的38名首届“会昌名师”覆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含职高)所有学科,现在已成为会昌教育的领军人才;2012年,建立每月一期的“名师讲坛”,先后邀请了李政涛、刘京海、龚雄飞、罗崇敏等50多位全国知名教育家给全县教师“洗脑”,被广大教师誉为不出家门享受的“精神盛宴”。2015年3月12日,赣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本报记者采写的《在改革中搅活一池春水——会昌县推动教育事业追赶跨越发展纪实》,报道我县教育改革的做法。

  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坚持用卓越精神、常新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做一个有思想、有担当、有品格、有智慧、有作为的教育局长,努力把会昌教育办成凝心聚力的职业。立什么德,树什么样的人,是每个教育局长必须要思考并实践的重大问题。一是坚持培养有德之师来育有德之人。从2012年开始,每年坚持推选2名“全县教书育人楷模”,以县政府名义表彰一批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外县籍教师、扎根山区优秀教师、最美乡村教师,2015年,会昌实验学校教师饶运洪、会昌小学教师刘彩云被省政府聘任为第七届特级教师,填补了会昌近30年没有特级教师的历史空白,并且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同时严格整风肃纪,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严查义务教育阶段违规办班、有偿补课、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赌博、作弊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营造了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二是高举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挥棒”,关注每一个学生成功。强化校长“没有差生”的理念,把让每一个学生及格纳入对学校教育质量考核的主要指标,摈弃一味“掐尖”的做法,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由2010年的不足500人,达到2015年的近3000人,实现学生“各得其所”的发展。2010年秋季,我把每个学校都要因地制宜举办校运会列入对校长和学校的考核;2012年,恢复了中断8年的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中小学生艺术节。“一会一节”,不仅成了全面展示中小学生体能、才艺的大舞台,而且成为学生领取专业免试进入重点高中的“入场券”。三是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课堂改革,向改革要质量,推动课改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我一直不具体管人事、财务、项目等“要害”工作,而是主抓教育教学改革,主抓课改与信息化深度融合。2012年开始,引进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到现在有27所学校成为“生本教育”实验校,形成了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课改“范式”。2014年开始,在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关心支持下,我六赴上海,与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协作关系(2014—2020),华东师范大学附中附小每年为会昌培训100名骨干校长教师,用教育发达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教师头脑,带领全县教师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此外,我每年带着课题带领校长外出学习一次,激发校长用开放的理念办学。从2014开始,会昌县教育质量摆脱了近20年在赣州18个县(市区)垫底的局面,高考综合排位进入中等行列,每年100名以上优秀学子考取985、211院校,孩子们在家门口同样能实现梦想,家长们满意了。2015年,会昌民间网站对全县各单位进行投票,会昌县教育局进入前10名。这些年,我且行且思,先后在媒体发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公平》、《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引领用立德要求树人》、《贯彻五大理念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使命立德树人》等教育随笔,“坚持用‘笔杆子’引领教育改革,做一头红土地教育改革的拓荒牛”,这就是我最美丽的“中国梦”。